4点半起床,5点准时出门,骑上电动车冲破凛冽刺骨的寒风赶赴火车站,5点30分请领出乘使用的列车备品,5点50分点名,6点20分到达天津站一站台接车整备,历经35年如一日的坚持,每天完成一系列复杂而严格的准备作业,已经成为了铁路天津客运段津涉车队列车员张树敏他固定的生物钟。许多身边职工都习惯称今年59岁的张树敏“老大哥”。
张树敏1985年退伍来到了天津客运段津涉车队。列车车次线路几经变化,但他始终坚守在服务旅客的列车最前沿。他说:“我喜欢和旅客打交道,还真的是不愿意离不开这个岗位。”35年,12000多个日夜,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最好的答案就是,它藏进了张树敏满头的白发里,也藏进了他对铁路工作的深切热爱中。
张树敏做好列车开行前的整备工作 天津客运段供图
“靠谱儿”的“老大哥”
提起张树敏,同事们说的最多的就是“靠谱”。张树敏现在担任班组“流动岗”工作,早上5点半请领备品是他雷打不动的任务。比乘务员提前到岗,清点备品数量,挨个车口分发垃圾袋等备品、安装列车视频记录仪再逐个开启。流动的工作项点多又繁杂,但张树敏每次都能细致、准确、守时的完成好。除此之外,他还兼任宿营车乘务员和售货员的职务,在完成好流动工作的同时清点整理宿营车卧具备品,服务好旅客,还要推起售货车穿梭于车厢,把一份份食物送到旅客身边。张树敏身兼数职,却能“靠谱”的把每项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可能是“靠谱”的人都有天生的感染力,在张树敏的带动下,班组职工们的干劲和心气都更高了。正如与他一同担任售货员职务,现年57岁的张建生说的一样,“老大哥(张树敏)快退休了都还在这么卖力气的干,我绝对不能给他拖后腿。”
“扛事儿”的“老大哥”
今年春运期间,老张值乘的列车停运了一段时间,眼瞅着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春运就要在家度过,老张心里却空落落的。直到2月25日,老张的班组终于接到了恢复开行命令。老张首先报名,提前一天来到库停列车上,带头加入到列车开行前的整备工作中。整备工作包括搬运列车暖瓶托盘相关杂品、铺放卧具、安装窗帘、张贴揭挂等各项工作,全列火车上千件备品需要悉数恢复,其复杂程度和体力消耗都非常大。工作起来老张一点不输年轻人,用他的话说叫“咱是老同志,关键时刻该扛的事,必须要扛起来”。没有任何的怨言,也没有任何借口,张树敏拖着并不利落的双腿穿梭在车厢中,哪节车厢有漏项就补到哪里去,与同事相互配合完成了工作。
心思细腻的“老大哥”
张树敏的制服口袋里常年揣着些许糖块儿。问及原因,老张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2年8月,张树敏在值乘K5203次的前身4481次列车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列车运行至沧州站前,一名小姑娘旅客突发疾病晕厥在车内,列车长迅速呼唤时任列车红十字救护员的张树敏上前急救,经初步诊断判断为低血糖引发的晕厥,张树敏口袋中正好有几块糖,就给小姑娘吃了下去。果然,不大会儿功夫,小姑娘缓了过来。原来小姑娘为了赶车连夜奔波,整夜没睡,加之没吃早饭乘车,才出现了晕厥的情况。恢复后,小姑娘对这名口袋里揣着糖块儿的大叔万分感谢,而这也让老张养成了一个习惯——每趟出乘口袋里必放几块糖以备不时之需。K5203次列车始发早,赶不及吃早餐的乘客很多,这么多年下来,因为吃老张糖块而“获救”的人,算起来还真有几个了。
“不认输”的“老大哥”
2014年4月,一场大变故差点让老张提前离开了他热爱的乘务岗位。一天,老张突然感觉腰部不适,坚持了两天没有缓解才去医院看病。医院诊断为突发脊髓炎,必须马上住院治疗。果不其然,几天之后,老张双腿已不听使唤——他下半身瘫痪了。老张的爱人都有点慌了,可让老张念念不忘的还是列车上那点事。“万一真站起不来了,这辈子就再也回不到车上,再也见不到我的那些老伙计们了。”好在,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治疗,老张奇迹般的恢复了行动。医生嘱咐他:“不能再干重活了。”可老张还是一出院就回到了岗位上,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旅客朋友们身旁。时至今日,张树敏在车门口值岗时还会伸出一把手,帮旅客把沉重的行李箱抬到车上。而少有人知的是,至今老张每周都坚持着到医院接受“针刀”维持性治疗,也因此他在车上每迈出的一步,都或多或少伴随着酸胀的疼痛。
张树敏做好列车开行前的整备工作 天津客运段供图
再过几个月张树敏就要离开铁路、离开这趟坚守了35年的列车了。“这么多年,没在家过几个年,虽说也都习惯了。今年因列车停运却意外圆了陪伴家人过年的愿望。”老张说,“等退休了,我再好好陪家人,给家人做做饭。当下我要做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护送着千千万万的旅客朋友们走好这个春运。”说到这,老张眼里泛起了泪花,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