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接更相融 京津冀共赴新的“5年之约”

2021年03月08日11:44  来源:天津日报
 
原标题:相接更相融 京津冀共赴新的“5年之约”

  协同发展追梦7年,京津冀从“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到“产业相融”,心齐、事畅、业兴正成为三地的新气象。

  “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远期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在产业一体化大命题里,“链”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加强三地产业链融合互嵌”“让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紧密地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

  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必然是由各种要素互补共生形成的。产业链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可推动关联企业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整体关系。“京津冀的产业协同不是简单搬迁挪移,我们要充分发挥天津完备的产业基础优势,为疏解来的企业提供深耕细作的土壤,使产业链尽可能向上下游延伸。”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邱立成认为,坚持制造业立市的天津,尤其要抓住信创、生物医药等集聚度高、吸附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在京津冀产业协同这盘“大棋”中,离不开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作用于产业链各环节中。换句话说,产业链的每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的爆发点,衍生出一条创新链,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创新。“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也是三地产业融合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如是说。只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人才链,三链融合达到一定深度,才能让创新成果更快更高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形成有竞争力、吸引力的区域价值链。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所说,“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想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促进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更高使用效率。”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产业链“一盘棋”发展渐入佳境。北京合众汇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志对此深有感触:早7时从北京家中出发,一个半小时后,就能准时出现在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办公室里。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超过10亿元产能的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区域协作成效显现。如今,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累计注册企业317家,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2109家……中关村一大批优秀的创业者深耕津沽大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重要节点上,京津冀共赴新的“5年之约”,打造更富生机活力的产业生态链,用协同发展的画笔描绘绮丽动人的春天。(赵威)

(责编:李丹、张静淇)

推荐阅读

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本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