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我国第6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实施的日子。天津海关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该关严格落实法律赋予的职能,强化口岸监管把关,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等相关工作进行通报。
天津海关一级巡视员侯金坡表示,“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门安全的重要内容,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作为国家的‘守门人’,肩负着重大传染病、动植物疫情进出国境,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使命,是国家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环节和力量。”
据介绍,《生物安全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维护国家安全将发挥里程碑的作用,标志着我国生物安全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其中,对国门安全以及海关职责也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其中包括建立了生物安全国家准入制度,明确了指定国境口岸进境制度,严密了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应对制度,提出了要建立完善进出境疫情监测与防控体系。
下一步,天津海关将重点围绕持续强化口岸卫生检疫、严格高风险货物风险监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严密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严格进出口商品和食品检验、始终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这五个方面采取措施,继续维护国门口岸的政治、经济、生态等安全。
会上,海关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现在很多人喜欢养多肉植物之类的盆栽、绿植,对于是否可以从境外携带多肉等植物进境,天津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副处长张永年介绍说:“包括多肉植物在内的种子、种苗等植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明确规定的禁止进境物,不能随意携带、邮寄进境。如想通过携带、邮寄方式进境,必须经过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许可,并出具输出国或地区官方出具的检疫证书。为了严防外来物种入侵和动植物疫情传入,今年4月初,海关总署启动了‘国门绿盾2021’行动,全面打击非法携带、寄递、夹带外来物种和种子苗木进境行为,希望社会公众特别是出入境旅客关注并积极配合海关工作,共同维护好国门生物安全。”
市场、超市看到的进口食品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在选购时经常会遇到些疑惑,比如是不是标签上全是外文,才是进口食品,天津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副处长张洪卫介绍了选购进口食品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标签上全是外文才是进口食品,这是个误解。大家在实体店选购进口食品时首先就要看是否有中文标签。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上应载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配料表、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除了关注生产日期等还可以多看看产品的营养标签。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也是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成分、特征的有效方式。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结合产品营养标签上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合理均衡饮食。其次,要看是否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时可向商家索取海关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与所购买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上会逐一列明货物品名、品牌、原产国(地区)、规格、数/重量、生产日期(批号)等相关信息。”(记者 陈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