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剛過,希望正破土而出。津沽大地,復工復產早已是主旋律。而受疫情沖擊,經濟生活中最活躍的細胞──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資金的需求比任何時候更迫切。如何將金融“活水”快速精准澆灌到實體的“樹木苗圃”中,幫它們走出危機?天津的做法是:政策激勵鼓勵,金融機構角力給力,企業受力發力。金融生態在修復中孕育新的生機與活力。
很多小微迎來“人生”第一次
小微融資難是個世界性難題,其中的“難中之難”,當數純信用貸款、首貸和無還本續貸。很多小微企業“出生”以來,就沒有接觸過這三種之一,甚至一種也沒享受過。有意思的是,近一個月來,在防疫抗疫、復工復產之時,天津的很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時卻迎來了它們“人生”中的第一次。
不久前,天津邦盛淨化設備公司獲得了100萬元的信用貸款。這是它“長這麼大”的首筆純信用貸款。
公司負責人徐守疆說,受疫情影響,其客戶沒能把之前的訂單足額支付,“但我們承接的淨化設備工程急需復產,所以急需購進一批原材料,急需給供應商打款”,企業的資金鏈告急!此時,郵儲銀行天津濱海新區支行的副行長找上門來──她是通過航天空間技術企業孵化器平台,了解到了該公司的煩惱。在深入調研之后,郵儲銀行向徐守疆推薦了“信用易貸”產品。
“從正式申請到審批,也就1周時間,授信100萬元,利率才4.8%!”徐守疆很開心。
對於沒有抵押品的純信用貸款,銀行一向很謹慎。郵儲銀行怎敢放手貸呢?客戶經理張嘉明道出了原委:受政府政策鼓勵,他們創新服務,以社會信用信息為支撐,“這家企業的納稅信用為A級,之前在銀行系統的賬戶流水也很穩健”。
無獨有偶,天津亮見快捷賓館的蔡經理,則第一次感受到了“無還本續貸”的便捷。
這家坐落於河北區的小賓館,受疫情影響經營按下“暫停鍵”,現有資金眼看支撐不下去了。蔡經理向河北區金融局求助。市金融局、河北區金融局迅速聯動,協調“共克時艱金融服務群”裡的浙商銀行去對接。銀行調研發現,這家賓館有一筆200萬元的貸款2月15日就到期了,按正常流程,企業應先還后貸。但該行非但沒斷貸抽貸,還把200萬元做了“無還本續貸”。蔡經理逢人就夸“這個金融快速響應機制,管用”。
共克時艱“金融服務群”快速響應
張嘉明和蔡經理所說的“政策”、“金融快速響應機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市推出的系列惠企新政,及相關部門的落實之舉。
早在2月7日,疫情防控最吃勁兒的時候,天津就發布了“惠企21條”,其中突出了金融服務支持,鼓勵銀行、保險、融資租賃機構積極提供優惠服務。
市金融局當日就建立了市、區兩級金融快速響應機制,創建“共克時艱金融服務群”。
這一機制的最大特點是“專班+承諾+督查”:
市金融局、全市16個區金融局和25家入群金融機構均成立了工作專班,提供7×24小時專人專線服務,實時協調對接企業需求。入群的金融機構承諾: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需求2個工作日內解決,融資成本降低10%左右,開辟綠色通道、部分申請材料允許“容缺后補”。市金融局還開展了動態排序監測,對“說到沒做到”的機構,立即從群裡剔除。
人行天津分行則積極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發力。
一時間,津城各金融機構紛紛行動起來,爭著服務那些“對疫情防控作出貢獻的中小企業,和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小微企業”,這樣的企業是當時政策鼓勵的主要服務對象。
一個月后,隨著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我市又重磅出台了“27條措施”,其中近五分之一的內容專門強化金融支持:激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確保小微和個體工商戶貸款總量增加、成本下降,緩解流動性困難,降低疫情風險損失等。
政策升級后,市金融局、人行天津分行、天津銀保監局迅速跟進,引導金融機構“陽光普照”,將服務范圍拓展至全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金融機構新一輪的服務比拼開始了:
天津農商銀行在服務個體工商戶方面走在了前列,業務單數節節開花。其為一家婚紗攝影戶70萬元貸款做了展期,為一名從事五金生意的商戶發放救急貸款200萬元……
天津銀行利用人行天津分行發放的支小再貸款專用額度,為小微企業輸送低成本資金。中新科炬生物制藥公司就喜獲1000萬元融資,利率僅為當期LPR基准利率4.15%。
農行天津市分行通過業務創新、審批提速,為410余戶受困小微“輸血”2.8億多元。
中信保天津分公司促成天津銀行為天泰公司授信1400萬元,實現全國首單進口預付款保險項下的融資貸款業務。
……
比數字更讓人欣慰的是理念變化
據市金融局數據,截至目前,25家加入“共克時艱金融服務群”的金融機構,已為1786戶企業投放資金273.5億元。
從全市來看,金融機構給予企業貸款展期金額278億元,無還本續貸金額302億元,臨時性延期支付金額160.68億元。
比數字更讓人欣慰的,是很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理念發生了變化。
第一次跟銀行打交道就從工行貸到800萬元,兄弟嘉潤公司經理賈明明說,“很后悔沒早一些從銀行貸款。這是我的首貸,年化利率才4.15%。之前錢緊時都從熟人那裡拆借,月息2.5左右,成本高,還搭人情。”他說自己醒過味兒,“你躲著銀行,銀行咋認識你?不認識你,咋敢把錢借你?!”
第一次獲得純信用貸款的徐守疆,為自己一直誠信納稅而自豪,“信用記錄太重要了,關鍵時候,可以當錢花”。
第一次享受到“無還本續貸”的蔡經理,慶幸自己的小賓館賬目流水清晰、管理規范,“銀行當然要把錢借給好好經營的企業”。
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意識到,如果誠信、規范、依托政府平台,主動打破銀企信息不對稱,從銀行貸款也不那麼難。
金融機構的理念也在改變。一些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真正深入下去,你會發現天津的小微企業裡還真有不少“寶貝”,它們是潛力股,說不准就有未來的阿裡巴巴和騰訊,“節骨眼上拉一把,才可能共享發展紅利”。
“政府之手”的助推,“市場之手”的主導,政、金、企形成合力,共克時艱,逐夢未來。這就是天津緩解小微融資難的解題之道,不僅紓困於當下,更將有利於長久。(記者 岳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