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連通商貿街和周邊村的28個路口封堵了27個,僅保留1個應急通道”
“卡口實行出入証、身份証、登記証三証合一,嚴格限定出行人數、次數和時間”
“摸排留村過年外來租房人員300多戶,復工復產以來租戶更是多達500多戶1000多人”
……
作為有著2600多本地人口的城中村,今春疫情“大考”對薊州區漁陽鎮楊各庄村來說挑戰不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勃第一時間召集“兩委”班子建立村級防疫指揮部,發動黨員、群眾代表、志願者充實志願服務隊,卡口24小時管控執勤和村內每天6次巡視檢查“動靜”結合,筑起守護村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紅色堡壘。
“兩年來村志願服務隊每晚雷打不動地巡邏,防控期間更是有76名志願者加入。”1988年出生的志願者王江去年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家裡開五金店的他,隻要村裡有排班寧可店裡鎖門也要參加值守,封村時需要電線等物資時他更分文不收,“需要什麼拿什麼,算我捐給咱村的”。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楊各庄村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時,還時刻關注群眾的“生命線”──日常生活物資保障供應。在做好籌集口罩、體溫槍、噴霧器和集裝箱看護房等防疫物資的同時,借助40余戶從事果蔬批發村民的力量,組建生活保障隊負責全村採買,並發動社會力量,為全村儲備米、面各百余袋千余斤,切實解決疫情給群眾帶來的生活不便。
“大伙兒每天微信群裡下單,我們從市場順道捎回來送到家,1斤還能省個塊兒八毛。”志願者張士增說。最低的價格、最優的品質、最周到的服務,村“兩委”班子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根本宗旨,貼心服務讓村民認可、享福、得實惠。
黨旗插在最高處、堡壘建在最前沿、黨員沖在第一線,楊各庄村黨群同心戰“疫”的強大合力,源自村黨支部2018年換屆以來,把脈自身建設、找准薄弱環節、明確努力方向,對症下藥解決此前村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的歷史遺留問題。
“年輕黨員和積極分子成立志願服務隊,黨員文藝骨干帶頭成立廣場舞、民樂團、秧歌隊等文化團體,老黨員帶頭在黨群服務中心坐班服務群眾。”李勃說,通過創新黨員作用發揮三個載體,全村上下謀事、議事、干事的氛圍空前濃厚。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以黨建統領各項工作,以文化鼓舞人心,以服務踐行宗旨,以產業保障后勁,李勃和“兩委”班子精心謀劃著村集體發展,“我們將以‘五星村’為新起點,進一步推動村庄硬化、美化工作,升級改造黨群服務中心,多渠道挖掘資源促集體增收,帶領大伙兒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前行。”(記者 佟迎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