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沖擊,天津市武清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堅定不移穩企業,從政策、資金、稅收等多方面全力支持﹔全力以赴做好民生保障,對貧困戶進行兜底幫扶﹔下大力氣抓好夏糧生產,保糧食安全,促農民增收,成績顯著。
穩企解難題 新增就業職工超1.2萬人
坐落於武清開發區楊村分園的天津陽光彩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戴著口罩、身著工作服的員工們正忙著將產品裝車,准備發往外地。該公司是一家生產藥品包裝、乳制品包裝以及各類宣傳品的中小微企業,來自全國各地的藥品包裝訂單急劇增加。企業負責人說,企業生產狀況之所以好,是因為武清區楊村街道幫扶工作組給了很大支持,首先是疫情防控指導得好,讓員工們及時返崗﹔另外,在人員培訓、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很大支持,現在企業生產火力全開,100多名職工,沒有一人被辭退,全員上崗,24小時生產,企業生產狀況良好。
大良鎮有一家小微企業──天津賽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每月120多名員工的社保費用支出,對這家企業來說壓力很大。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大良鎮及時跟區社保部門溝通對接,積極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先后給該企業減免了部分社保繳費,減輕了企業壓力,可謂雪中送炭。截至目前,該鎮共為多家小企業減免社保費用60多萬元。疫情期間,多家企業生產成本加大,大良鎮積極落實相關扶持政策,還為鎮內多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水電費51萬元,對17戶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第一時間落實“三免三減半”房租政策,累計減免房租10余萬元。
武清區工信局介紹,“六穩”第一條就是扎實做好穩就業﹔“六保”第一條就是保居民就業。保就業的前提是要保住企業,幫助企業恢復正常生產,這樣員工才能安心,現如今,武清區很多家中小微企業不但沒有裁人,反而還因為企業業務量增大而招聘新的工人,截至目前,全區新增就業職工已經超過1.2萬人。
兜底保民生 居民吃住行有保障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情況下,居民吃住行都受到高度關注,武清區多措並舉,效果良好。
武清區環渤海批發市場是城區百姓副食品主要來源地,跟很多居民息息相關。近期,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勢新要求,作為市場運營方的武清區正中農貿開發有限公司高度重視,積極履行使命擔當,他們結合夏季食品安全檢查,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確保全覆蓋不遺漏﹔他們還加大索証索票管理,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受到百姓稱贊。目前該區各農貿市場都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努力增加經營品種,保持物價穩定,確保居民需求。
武清城區東外環線改造,是一項備受關注的道路施工項目。進入夏季以來,在武清城區東外環施工場地,100多名施工人員日夜奮戰在施工一線上。負責人介紹,為克服困難,他們採取了分段施工方式,千方百計確保在今年十月底之前完成整個路面施工及配套的交通標志標線施工﹔與此同時,全面加快北京排污河橋和北京北運河大橋這兩個橋的節點建設任務,徹底解決周邊百姓出行問題,通車后,載重貨車將徹底遠離城區,確保居民出行更加暢通安全。
因為青年人外出打工數量日益增多,空巢留守老人無人照料的問題日益突出,這個老大難問題在武清區得到有效解決。日前,記者在黃花店鎮甄營村看到,一座漂亮的農村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已經建成,即將投入使用。村民們交口稱贊,這是一項造福全體村民的大好事。
村負責人介紹,這是他們將村中心一個廢棄坑塘填坑造地修建的,整合出3000平方米村集體用地用於此項目的建設,這要感謝區委、區政府,感謝市、區民政部門,讓全村及周邊60歲以上老人有了一個快樂的家。記者看到,這裡有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娛樂休閑、康復鍛煉等專業化服務設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讓外出工作的子女們沒有后顧之憂,還能解決村裡部分婦女就業問題,一舉多贏。與此同時,武清區還為全區困難戶進行危房翻建、疾病救助等兜底式幫扶,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千萬元通防統治 40萬畝夏糧豐收
穩住糧食生產,“六穩”“六保”就有了堅實的物質支撐,經濟社會就有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保証。手中有糧,就有了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信心與底氣,武清區認真落實中央要求和市委決策部署,千方百計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成果顯著。
麥浪翻滾,滿目金黃。連日來,在武清區丁家瞿阝村,滿載小麥的車輛來回穿梭在田間地頭與農家之間,演奏出了一首豐收的贊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寶軍介紹,今年春季,麥田裡生蚜虫,村民們都特別著急,一家一戶自己治不好,很可能會造成小麥減產。沒想到,區種植中心迅速派來了直升機,在空中噴洒低毒綠色農藥防治,速度快、效果好,村民一分錢不用花,都是區政府付費。
區種植中心負責人武剛介紹,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武清區今年夏糧面積擴種到40萬畝,成為全市面積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今年夏糧生產受到了疫情沖擊、春季“倒春寒”、小麥根腐病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但武清區40萬畝小麥依然獲得大豐收,這首先得益於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為防治病害,區政府拿出1000多萬元資金,在全區40萬畝麥田開展統防統治,效果非常好。(記者 陳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