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底,建成基本满足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需求的康复服务体系和工作格局,基本实现孤独症儿童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应救尽救、应管尽管。到2023年,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政策保障更加完善,康复机构布局更为合理,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每一个孤独症患儿的背后,都有一个沉重的家庭,如何帮他们“减负”?7月10日从市残联获悉,天津市出台《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实施意见》,为帮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阴影列出时间表。
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让孤独症儿童回归到生活中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携手守望。为此,天津市从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工作入手,提升孤独症儿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根据《实施意见》,天津市将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在筛查诊治工作体系方面,将孤独症儿童的筛查纳入儿童健康体检的各阶段、各环节,做到天津市0—6岁不同年龄段儿童孤独症筛查广覆盖;市儿童医院、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市安定医院等医疗机构承担天津市儿童孤独症诊治工作,对筛查阳性儿童采取科学合理、国际国内公认诊治标准进行诊治。
在早期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方面,为确诊的符合条件的7岁及以下孤独症儿童提供连续的康复训练救助;将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市安定医院纳入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定点就医机构范围,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生的政策范围内门诊医疗费用和康复医疗费用,医保按照门诊和康复报销规定予以支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扩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择优选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院、学校、幼儿园、民办非企业和企业作为定点康复机构,到2020年底,各区至少建立1所(滨海新区4所)定点康复机构,分别达到每日收训50名孤独症儿童的规模;学校和幼儿园定点康复机构对在校和在园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及融合教育;各区特殊教育学校设置的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应具备孤独症儿童教育和康复功能;2020年底前,将市儿童医院、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市安定医院纳入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依托市儿童医院、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分别建立市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技术资源中心,到2020年底均达到年康复训练150名孤独症儿童的规模。
在融合教育管理支持保障体系方面,研究制定天津市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对于未通过随班就读能力测评的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应予以接纳,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教育部门应制定“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措施,确保义务教育不漏一人。普通学校针对孤独症儿童需求,应在资源教室配备专业设备,开发心理辅导、社会适应等适宜课程,发掘孤独症儿童潜能。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应加强对接受融合教育的孤独症儿童的跟踪指导,持续做好支持性工作,帮助孤独症儿童顺利完成由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向幼儿园、普通学校的过渡。2020年底,各区至少确定1至2所普通学校和1至2所幼儿园作为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幼儿园。
在社会融合服务工作体系方面,为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等救助服务;发挥慈善组织作用,募集公益善款,为生活困难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医疗康复、生活保障方面的经济支持。相关部门和康复机构以及残疾人协会等单位,应将家长培训和家庭康复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组织“家长沙龙”、“家长互助帮帮团”等活动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及残疾人协会要积极开展孤独症儿童家庭可参与、可融入的社区活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康复托养机构人员、志愿者、邻居、亲友等开展孤独症儿童日间照料、托养或帮扶活动。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孤独症康复知识培训,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做好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工作离不开人才支撑,《实施意见》明确,天津市加大对特殊教育行业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支持力度,落实公开招聘自主权,允许对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以直接考核方式简化招聘程序,充实特殊教育人才队伍。将特殊教育课程模块列入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机构开展教师培训的必修课程,加强师资培训,培养具备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教育人才。(记者 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