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正在休渔船
16日是头伏第一天,酷暑下的大神堂码头,67岁的老渔民刘占锁正在修船。眼下正是休渔期,渔民们都要趁着这个机会维修船只。刘占锁是大神堂村村里为数不多还保留着传统修船手艺的老人。“我从16岁开始,就跟着本村的老船长们一起打渔,一晃过了50多年了。”刘占锁告诉记者,那时候他们下鲅鱼网,那网就捯不动,要打毛蚶子,十来个小时就打这一船,有几万斤。但是,后来出海作业,鱼获越来越少。由于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渔业资源一度减少,再加上海上捕捞辛苦,平均每条船一年的纯收入也就五六万元,很多人都开始转行,不愿意再做这个营生。
转型成功的就有刘占锁的儿子刘福军。刘福军在大神堂村里经营着一家海鲜餐厅,生意很是火爆。“想吃原汁原味的海鲜,游客们都是慕名而来。”刘福军正在厨房忙碌,头伏第一天讲究吃饺子,有两桌预定的客人都点了鲅鱼馅的饺子。汉沽的八大馇远近闻名,来吃饭的客人几乎每桌必点。
自1995年开始,在东海、黄渤海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后,这个小渔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十多年前,刘占锁卖掉自家渔船,干起修船的营生,儿子开起了这家饭店,每年收入都在六位数。刘占锁、刘福军爷俩儿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2016年大神堂村拆迁工作开始陆续启动。村民们通过宅基地换房,以及补贴等政策,纷纷就近搬入了汉沽城区。刘占锁和儿子各自分到了80多平方米的楼房。“一个老渔民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知足着呢。”刘占锁说。
近几年,渔民们纷纷转变经营思路,投资水产养殖、开饭店、办冷库,从事海产品加工、水产批发等多种经营模式。目前,村里有6家工厂化养殖场。
“我们年轻人都乐于住城里,配套设施很全,方便多了。”李鹏是大神堂村的一名年轻村民,比起渔村,他更喜欢城市里的生活。为了让村民更快适应“转型”,近年来,大神堂村隶属的寨上街还专门为渔民免费开办了叉车、面点师、电工、月嫂等培训,街里还定期举行招聘会,为村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寨上街办事处副主任梁日云告诉记者:“大神堂村有村民2000多人,通过搭建平台、指导就业等多种手段,引导一部分人转行到二产、三产,引导渔民自主创业,帮助渔民增收,走向了小康生活。”(记者 刘芸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