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新区就启动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并制订了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新区已达标的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57.81平方公里
■ 目前已形成生态城全域建设海绵城市优秀示范片区,双城绿廊、北水南调工程等蓝绿生态格局,以及塘沽湾、临港湿地、空港湿地、高新区多塘湿地等一批特色优质典范项目,构建了以湿地净化为核心的区域水循环系统
从区住房建设委了解到,滨海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生态城全域建设海绵城市优秀示范片区及塘沽湾等一批特色优质典范项目。下一步新区将打造出更多的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和典型项目,通过建设“会呼吸”的城市“海绵体”,树立生态宜居的“滨海样本”。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8月13日上午,一场降雨再次光临新区。雨后不久,记者来到塘沽湾文化休闲公园看到,雨后的塘沽湾文化休闲公园愈发秀丽、清透。正在公园内遛弯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住在附近小区的居民,印象中小时候的塘沽湾区域一到下大雨有时好几天都出不了门。近几年来随着塘沽湾片区的建设和开发,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完雨这种感受更明显。昨天和今天这么大的雨,我出来走了一圈,路面上都没有积水,特别干净。”王女士说。
记者走访塘沽湾多个点位看到,塘沽湾的公园、市政道路等公共区域排水效果良好,大部分路段没有积水,市民出行不受影响。负责塘沽湾区域开发的中建新塘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正是海绵城市的魅力。早在2014年,他们就对塘沽湾区域进行了整体海绵城市规划,通过规划建设大、中、小块海绵,在减少城市内涝的同时,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作为塘沽湾海绵城市建设亮点的“大海绵计划”——海河绿带公园已基本完工。市政道路方面,目前已建成海河南路及国兴路试验段,累计建成道路长度2.1公里。此外,部分住宅及商业地块的海绵城市项目也正在建设当中。通过多方位打造“会呼吸”的城市“海绵体”,让塘沽湾建成区域“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城市建设愿景得以完美实现。
建设海绵城市,打造宜居滨海
区住房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打造“能喝水、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对减少城市内涝、降低径流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滨海新区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达标的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57.81平方公里。
“2017年,新区就启动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并制订了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区住房建设委主任陈波介绍说,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滨海新区确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框架,形成了区领导牵头挂帅推动的全区联动的常态化运作机制;建立了从源头(小海绵集中成片效应)—过程(调蓄净化水系统)—末端(大海绵蓝绿生态格局循环)的全过程体系;建立了规划—实施—验收的全流程管理制度、“两证一书”机制以及雨水、污水、防洪、环境监测等四级调度机制;有效覆盖建成区,全面涵盖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湿地水系等各类型项目。目前已形成生态城全域建设海绵城市优秀示范片区,双城绿廊、北水南调工程等蓝绿生态格局,以及塘沽湾、临港湿地、空港湿地、高新区多塘湿地等一批特色优质典范项目,构建了以湿地净化为核心的区域水循环系统。
下一步,新区将以2020年海绵城市自评估为契机,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的形式,把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落实到空间上,争取打造出更多像生态城一样的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和典型项目。比如加快实施新城镇等新开发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以及杭州道街等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进一步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我们要既重面子,也重里子,特别是要让新区百姓能充分地感受到海绵城市的好处,真切感受美丽滨海、生态滨海的魅力。”陈波说。(记者 韩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