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第八大街植物资源库打造“网红”科研基地 盐碱地上浓缩四季美景

2020年10月27日10:05  来源:滨城时报
 
原标题:盐碱地上浓缩四季美景

  植物资源库内美景 记者 贾成龙 摄

  “我经常带孩子来这里拍照。粉黛乱子草、细叶芒小径,拍出来都很梦幻。”10月18日,家住生态城的陆女士带着孩子来到经开区第八大街植物资源库的芊卉园,到这一“网红”观草点“打卡”。和陆女士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有很多,这是这座植物资源库一年四季的常态。春天牡丹雍容,夏日荷花娉婷,秋天芳草摇曳,冬日翠柏苍劲。这座建设了10年左右的科研基地,浓缩了四季的美景,如今已是我国盐碱地区种类最丰富的综合植物园区,并成为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人民赏花“打卡”的后花园。

  从“绿”到“美”的飞跃

  如今的植物资源库,是天津泰达盐碱地绿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田晓明当初没有预见到的。2009年进入研究中心的她,和其他工作者一起,参与并见证了植物资源库发展历程。

  田晓明告诉记者,滨海新区各类盐碱地面积约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86.3%,其中重度盐碱化的土壤更是占据整个滨海新区陆地区域的53.5%。这里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海拔低,曾被专家称为“绿色植物生长的禁区”。多年来,滨海新区绿化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用科技之手解锁千年无活的密码,逐步创建并完善了一整套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的盐滩绿化技术体系,彻底破解了盐滩绿化这一世界难题。

  为实现生态绿化高质量发展,将盐碱地由“绿”变“美”,2010年,滨海新区决定利用第八大街高压线下简易绿地26万平方米的区域,建立植物资源库。

  在10年时间里,研究中心持续开展耐盐碱植物资源的引种筛选及综合评价工作,分别建立了滨海重盐碱地区月季耐盐碱性、观赏草观赏性及抗性综合评价技术体系等,陆续共引种评价各类植物资源近6000种(含栽培品种),目前仍在圃观测的植物有近2000种,建立了11个不同植物主题的专类园区。

  科技“魔法”培育新品种

  科研工作者的手仿佛魔术师的魔法棒,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不断尝试创制植物新品种。如,以中国传统名花、天津市市花——月季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中心通过太空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方式,持续打造滨海新区自己的品种。

  在植物资源库的月季园便有一些特别的月季。2013年6月,研究中心将2000粒月季种子送至“神舟十号”飞船飞入太空。这批“太空月季”种子经过宇宙射线照射,发生变异较为明显,研究中心在种子中寻找稳定变异,获得百余株实生苗,“太空月季”新品种取得实质性突破。

  由该研究中心培育的“泰达粉钻”月季已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植物新品种权。“月季品种资源丰富,有3万多种,蕴含基因多样。”田晓明介绍道,她和同事们一起筛选了抗性和观赏性都比较好的月季进行杂交育种,申报了“泰达粉钻” “泰达天使”“泰达秋月”“泰达之恋”“泰达火焰”等20个植物新品种。其中“泰达粉钻”于2019年成功获得授权,从而使新区拥有了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季新品种。

  据了解,下一步,研究中心将继续专注植物资源引种评价、新品种培育,并计划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适于盐碱地生长的药用植物,着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记者 陈西艳)

(责编:李丹、张静淇)

推荐阅读

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本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