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3月5日电 3月5日,2021年天津市民心工程—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启动会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召开,项目实施方案正式下发。
2019年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联合11部门制定《天津市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并列入天津市2020年民心工程,至今已培训5.3万余名群众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具备现场救助能力。2021年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再次列入天津市民心工程,计划培训2万人。
2020年,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战略高度,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奋力投入疫情防控的同时,把心肺复苏标准化培训、使人民群众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作为同等重要工作来抓。培训设备与抗疫物资同时采购,培训基地与发热门诊同期建设,疫情防控与标准化培训同步开展。公众心肺复苏技能标准化技能培训,以适宜公众的标准化培训教材为引领,在为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优质基地对心肺复苏技能实施反复练习与训练,6名学员由1名培训导师全程指导,采取跟随统一培训视频真实场景下小班式培训,借助复苏专用医学模拟人和复苏辅助设备,边学习心肺复苏知识,边观摩和反复练习心肺复苏操作。
按照培训考核分开的原则,培训后学员在考核基地经过严格的理论测试和规范的技能考核,成绩经第三方机构认可,才能取得能力证书,从而确保了获证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规范施救。
数据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10万,抢救成功率不足1%,每年有54.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天津市心源性猝死生率为70.05/1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心源性猝死呈现出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低的危险趋势,其中,中青年猝死占到全部猝死人数的30%,这为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可估计的伤害。事实上,有9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公共场所、家庭等医院以外的场所,处于事发现场的家人、同伴、路人等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的心肺复苏对于患者的救助至关重要。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有“黄金四分钟”之说,如果能在四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救助,患者生存率可达50%,但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就会降低10%,10分钟没有施救,则很难存活。由此,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众保护身边人的必备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