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上门申贷”为“在线选贷”

2021年05月22日10:26  来源:天津日报
 
原标题:变“上门申贷”为“在线选贷”

  运行不到半年,已有1万余家企业喜获授信超85亿元。天津“津心融”融资平台赢得越来越多企业的芳心,也吸引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入驻。 因为专业、因为稳健、因为用心。

  日前,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津心融”平台推介暨大数据应用推动会如期举行。市金融局、市税务局、建行天津市分行、天津OTC等相关人士一一介绍这个融资平台的特点和实操指南。一如既往的低调,内容却全是企业和金融机构最关心的“干货”。

  受益于“津心融”的企业主们告诉记者,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信息共享、信用支撑,是这个平台的主要特色。其主要抓手是大数据,最大亮点是专业服务。

  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津心融”汇集了来自税务、社保、司法、市场监管等15个政府部门155项共2800万条政务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经过深入挖掘的具有信用价值的,然后,下大功夫集中整合政府端、金融机构端网络资源,与48家金融机构“共织一张网”,搭建信息直联平台,打通了对称银企信息的渠道。“当然,金融机构必须在企业授权的前提下,才能依法 ‘取数’,合规 ‘用数’。”

  “得数据者得天下”,建行天津市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李军告诉记者,过去给企业融资,主要看报表、抵押品,银行才能给出评级、授信,快的一个月、慢的两三个月才能批下来,很难满足其“短平快”的资金需求。“现在用这些数据为企业画像,评级、授信就有根了。而且数据越全面,画像越精准,小微企业获得贷款也就越快捷。之前小微企业能获得200万元信用额度就很了得,现在可以拿到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额度。”

  不久前刚从“津心融”平台获得纯信用贷款的天津摩嵌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对此体会颇深。这是一家主营计算机软件技术与通信技术开发和服务的科技企业,纳税记录良好,因拓展业务出现了资金缺口,公司负责人登录“津心融”平台,发布融资需求,接到几家金融机构递来的“橄榄枝”。在比价之后,他就从建行开发区支行秒贷了31万元,利率仅4.25%。

  记者登录“津心融”发现,平台开通了“扫码测额+一键比价”功能,所有金融产品均“明码标价”。企业可以货比三家,变“上门申贷”为“在线选贷”。

  浏览该平台您会发现,这简直是个金融产品大超市,荟萃了银行、保险、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7类34家金融机构的97项金融产品。它还是名副其实的融资需求“大展厅”,截至目前,发布的企业融资需求达24317项。

  这背后,是市金融局等政府部门默默的辛勤付出。记者了解到,他们根据不同产业类型、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经营规模,构建“一企一策、一行一链”服务模式。还专门组建“津心融”运营服务团队,深入产业聚集区、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开展“点对点”跟踪服务,并逐步聚点成线,激活产业上下游“链式反应”。半年来,市金融局牵头已陆续开展31场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活动,尤其针对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8类产业,建立了10条重点扶持链,惠及企业512家。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与金融局等部门合作,以税促信,以信换贷,以贷服微,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告别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 。” 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处长于付态说。(记者 岳付玉)

(责编:陶建、崔新耀)

推荐阅读

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本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