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协同发力推动小站稻产业振兴 

2021年06月03日11:26  来源:天津日报
 
原标题:做优品牌 稻亦有“道”(图)

小站稻插秧工作有序进行 刘静男 摄

  作为天津的农业瑰宝、大米珍品,有着悠久历史的小站稻曾经闻名国内外。小站稻振兴密码,就“藏”在津南这片土地上,如今,天津市津南区正在从品种、品质、品牌、产业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小站稻产业振兴,重塑小站稻金字招牌。

  科技支撑打造种子“芯片”

  “小满”节气过后,津南区进入了水稻集中插秧期。近日,记者来到八里台镇西小站村水稻种植区,这里的常规插秧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种植人员正在试验田里为新品种作插秧准备,由金谷集团研发的5个优质小站稻品种将在这里进行田间鉴定筛选试种,从而选育出最优品种──“小站稻1号”,它将成为津南区独有知识产权的高质量核心品种。“小站稻1号”的诞生将进一步奠定小站稻原产地的核心种源地位,让小站稻“芯片”更加强大。

  作为津南区农业板块直属国有龙头企业,金谷集团始终将新品种种源研发作为科研攻关的重中之重。 2018年,集团出资收购了津南区老品牌──神农种业,组建了金谷鑫农种业,同时成立了小站稻品种攻关团队,立志培育出津南区独有的小站稻优质品种。

  几年间,攻关团队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每年都进行十几个品种的对比种植,从优质、抗病、高产等方面综合考量,今年筛选出了5个品种进行终极选拔,最后将保留一个品种,在经过审批后,在津南区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进行大面积推广,暂命名为“小站稻1号”。金谷集团科研负责人李玉玲表示,经过几年不断试验种植,小站稻的育种方向,除了考量抗病性、抗倒伏以及产量外,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优质”,比如它的出米率要高,白米透明度要好,垩白率要低,食味品质要优中选优,持续做优做强小站稻品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需要源源不断的科技含量来支撑。为了打造硬核芯片,金谷集团自成立以来,围绕小站稻产业振兴方案,聚焦“源魂种”,持续在种源科技含量上用力。一方面组建了综合实验室,包括人工气候室、组培室、生理生化实验室等,实现精准育种;另一方面壮大育种研发团队,引进科研院校的专业人才,实现专业育种。经过3年多的努力,精选出了综合性能良好的品种进行试种,为小站稻振兴注入了科技力量。集团副总经理韩远清说:“金谷集团目前正在完善综合实验室的规模,特别要加快分子实验室的构建,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理念和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加速种源研发‘卡脖子’技术攻关,持续为我们的芯片注入能量。”

  精耕细作深挖小站稻潜力

  最近,津南区北闸口镇正营村近2000亩的稻田上又见新绿,孕育着新一年的丰收愿景。

  在正营村东侧的400亩有机试验田里,三台插秧机来回穿梭。驶过之处,根根稻苗串联成线、笔直规整,远观田垄纵横,近观青翠欲滴。

  “去年我们合作社种植了20亩的有机试验田,收下来以后去上海水稻检测所进行检测,发现我们种植的水稻重金属含量要比使用化肥种植的水稻降低好多,而且它的膳食纤维要比普通水稻高55.5%。所以,今年我们将有机试验田的面积扩大到400亩。”正营村党总支书记苏利军满怀希望地说,“今年如果我们种植的水稻经济价值还能够提高的话,计划明年把正营村所有的土地都推广使用有机肥。”

  紧盯高品质、高附加值,正营村从2021年2月开始就相继投资38万元,疏浚河道、修建闸涵,引入四丈河、月牙河两条河水自流灌溉;深挖晾晒、整理地块,为土壤“疏通筋骨”。

  一边精耕细作,一边畅通销路。正营村在加紧注册商标、开通网购平台的同时,还邀请共建单位、社会机构团体分批次走进稻田,亲近自然,感受稻谷的“成长记”。

  从车上卸下了10盘稻苗后,水稻种植体验者张先生欣喜地说:“我是第一次走进稻田,刚才亲手摸了摸秧苗,捏了捏黏土,打心底热爱上了这片土地。我回去以后也会让更多的家人、朋友走进这片田地,了解小站稻、传播小站稻。”

  为顺应消费者体验式购物的需求,接下来,正营村还会对1893亩稻田进行划区域管理,通过“承包到户”,推行“种自家田、吃自家米”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深挖小站稻潜在魅力,为小站稻振兴再增路径。

  稻蛙共生实现一田双收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在位于北闸口镇的天津始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稻蛙养殖基地,整齐的地垄、青葱的秧苗、游弋的小蝌蚪渲染着稻田的绵绵夏意,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

  上午10点正是投食时间,工人娴熟地将球形饲料一把把撒在蛙池里。不一会儿工夫,小蝌蚪便成群结队地扑向食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大约10多分钟后,饱餐一顿的蝌蚪们分散开来,或在水面与同伴嬉戏,或返回水中纳凉消食。

  据始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洪德介绍,他们养殖的叫黑斑蛙,一般情况下每年4月份完成蝌蚪孵化,大约3个多月便能发育成为成蛙,9、10月份就开始进入市场销售阶段。

  在稻蛙立体混种混养的道路上,张洪德已经摸索了5年。目前他拥有稻蛙共生田30亩,共投放黑斑蛙幼苗450万尾。他告诉记者,稻蛙共生很好地利用了水稻和蛙的生态关系──水稻为蛙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栖息条件,蛙能吃掉稻田里的害虫,蛙粪回田还可以促进水稻生长。不仅如此,稻蛙混养的稻田相比普通稻田回报更高,利润更可观。

  “黑斑蛙市场价可以卖到25块钱一斤,我们稻田每亩能产2000斤蛙,销售价能达到5万块钱,刨去人工、饲料、土地承包费用和水电费,利润最低能达到2万到2万5千元之间。”张洪德摆着手指仔细算了一笔账,“而且我们的稻蛙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有机大米,要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出一倍。”

  在做好稻蛙养殖的同时,张洪德还在持续提升改造他的农业基地。下一步,他计划与津南区对口帮扶的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津富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一个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乐为一体的生态项目基地,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美景变成现实。(记者 刘文姝 董莹莹 刘静男)

(责编:李丹、张静淇)

推荐阅读

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本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