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6月3日电 (唐心怡)今天,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天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主要内容和试点工作情况,宣传开展风险普查的重要意义,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风险普查工作。
据介绍,自2020年8月开始,天津市应急局积极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各项工作落实,滨海新区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地区之一。目前滨海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市普查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此次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是一次对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进行的一次全面的大体检、大排查。通过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的抗灾能力,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为天津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综合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天津市普查办主任、市应急局副局长魏东表示,本次风险普查是联合各涉灾行业部门共同开展,并建立多部门协同的长效工作机制,这也是切实改变传统的“九龙治水”局面、解决部门间数据壁垒的具体行动。普查既涉及多个自然灾害类型的致灾要素调查,也涉及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等重要承灾体要素及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的调查,重在实现从风险要素调查到综合防治区划的全链条式普查。
此外,据了解,通过开展的试点工作,滨海新区已摸索形成了“四查一检”的数据质量控制模式,全面落实自查、审查、抽查、外业核查、系统质检等环节,为后续全市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组织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