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清晨的朝霞,薊運河岸,一座被稻田、水系、蘆葦環繞的小村庄,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春日。這裡是寧河區廉庄鎮木頭窩村。
村西頭,寶蘆公路邊上的防疫卡口正在換防。38歲的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洪亮催促著值守了一宿的志願者們回家休息。疫情防控是一場艱苦的戰斗,也檢驗著共產黨員的初心本色。
戰“疫”打響后,木頭窩村的共產黨員們,第一時間主動請戰,身先士卒,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值守卡口,攔檢過往車輛和人員﹔村內巡控,入戶排查宣傳防疫知識﹔代辦跑腿,幫村民買米、買面、換煤氣罐……村“兩委”班子成員採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包租連戶,責任到人。
紅色網格員、平安志願者、青年志願者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形成了一支極具戰斗力的抗疫先鋒隊。“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老黨員張玉健,已帶隊堅守卡口一個多月﹔預備黨員張福來,盯卡口之余,還要為村民跑腿代辦“各項業務”﹔74歲的韓少軍是退休的老支書,“老爺子”威望高,身體好,主動承擔起村裡疫情防控宣傳和督導的“活兒”,但凡有不戴口罩出門的村民,全被他“黑臉”勸了回去……
最近兩個月,木頭窩村民的手機上多了一個疫情防控微信群,群內除了每天按時上報體溫外,還會發布各種實用的防疫知識。“這種溝通方式,既避免了村內互相接觸,又保障了全民參與疫情防控。”大家都對“群主”張洪亮豎起大拇指。
“作為天津市10個田園綜合體之一,木頭窩村將依托高標准農田,改造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以產業為核心,以旅游為引擎,三產融合,以農村旅游休閑度假生態游為特色開發建設……”盯疫情防控之余,每天跑各個建設工地,協調安排各項事務,張洪亮一樣不敢懈怠。
“讓大家伙兒的‘錢袋子’鼓起來!”這是2015年張洪亮向全村百姓許下的承諾,他得兌現。
55歲的村民韓克明對村裡的“當家人”很服氣。“大家伙的日子越過越好,是真真切切的。”韓克明因為身體不好,加之孩子有殘疾,日子一度過得很艱難,“多虧村裡的扶持,日子才有了盼頭。”如今,村裡搞旅游,學過廚師的韓克明,正籌劃著干一個農家院,把小日子過得再紅火些。
“木頭窩的明天會是個啥樣?”記者問,“讓城裡人來了就不想走!”張洪亮底氣十足。(記者 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