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滨海新区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方面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自2018年以来,滨海新区已经连续三年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获得督查激励。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报,2021年对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优先将重点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给予较大额度和较长期优质信贷支持,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申报中给予名额倾斜,推动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优先在滨海新区设立子基金。
近年来,滨海新区主动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格局。2020年,新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6.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3%,高技术服务业和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5%。天津经开区生物医药、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新区“1+3+4”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新区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迅猛,康希诺、泰达洁净、柯顿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智能科技产业引领作用显现,获批全国唯一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集群,高新区“中国信创谷”建设成效初显,信息安全产业入围工信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集群,以化学药和现代中药为支撑,生物药、医疗器械、医疗数据服务“多点开花”。新能源产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入围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发展位势持续提升,先进化工材料转型升级,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不断突破。围绕重点产业,成立了信创、生物制造、海水淡化等8个产业人才联盟。
新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器。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实施了《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实施育苗护苗行动,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70家,国家级创新载体和平台加速聚集,科迈化工、凯发电器、利安隆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区累计达到34家。保税区入选全国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新业态新模式在新区加速聚集。新区全方位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获国家三部委联合授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提速升级。目前,新区聚集了金融、类金融机构2700余家,飞机、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80%以上。平行进口车占全国总量六成以上。在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位居前列,出台全国首个商业保理监管办法。
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后,将进一步用好奖励政策,做好创新试点工作,不断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新活力,推进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建设。(记者 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