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6月12日电 6月1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滨海新区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滨海监管分局共同举办“金融多元解纷新模式推介会”,天津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天津市滨海新区公信金融调解中心及辖区内54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到场参会。
会上,员额法官宣讲了金融多元解纷新模式及相关试点情况。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于2020年起优化原有的“诉讼+执行”模式,联合金融管理部门及调解组织,为天津自贸区金融量身定做了金融非诉解决机制,将金融纠纷化解前置到金融机构内部催收阶段,利用最高院“多元调解”平台进行全线上调解并配套司法确认。该模式解决了金融纠纷诉讼耗时长、催收成本高昂、人力耗费繁复、债权实现率低的痛点,打造了“快、优、简”的“诉前线上调解+司法确认+监督执行”的金融多元解纷新模式。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长山指出,此次推介会旨在畅通诉调对接衔接,优化司法确认程序,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保护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滨海新区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陈志强提出,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提高非诉解决机制的效率,切实加强金融纠纷诉源治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滨海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史江平从金融监管部门的角度提出金融机构支持配合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合力化解金融纠纷、真正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滨海新区落实“津滨双城”发展布局,推进“二次创业”的启航之年。此次推介会,是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加强“诉源治理”的积极响应,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开展的深入探索,更是天津自贸区司法系统和金融系统协同应对金融业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变化的一次主动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