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津金輪自行車集團有限公司的組裝車間,不同規格的車架、輪組等自行車零件整齊碼放,在各崗位操作工人的合作下,逐步組裝成一輛輛自行車、助力電動自行車。幾個月來,這裡一直處於這樣的忙碌狀態。近日,又有約5000輛公司自主品牌“TOTEM”自行車裝船出口至菲律賓。據介紹,該公司每天發往世界各地的產品能達到幾十個集裝箱。
“我們既做零件也做整車,其中整車的銷售增長很快,上半年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5%。”楊玉峰是金輪集團的總經理,在生產工廠裡,他向記者解釋了其中的原因,“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國家,騎車的人更多了,加上前期公司順利復工復產,今年的訂單已經排到了年底。”
金輪集團的產品主要出口歐盟、東南亞、俄羅斯、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在與國外貿易企業的溝通中,集團工作人員得知,疫情期間,線上銷售已經成為其海外經銷商的主要銷售渠道。這一信息讓企業受到啟發,他們意識到,跨境電商可能會成為新的商業機遇。然而,新的問題也擺在面前──企業之前沒有從事過跨境電商相關業務,不知從何入手。
企業的需求與海關的政策不謀而合。李永利是武清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在海關“一對一”政策服務中負責對接金輪集團,天津海關成為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后,他和同事們第一時間上門,向企業介紹了最新政策和通關流程。
“除了支持外貿企業通過傳統方式保訂單、拓展海外市場之外,我們也一直積極推進B2C、B2B等模式的跨境電商業務發展。”李永利說,“這種新業態可以為企業增加出口渠道,也有利於國外消費者更好地了解中國自主品牌。”
在海關部門“手把手”的指導下,目前,金輪集團旗下三個貿易公司都完成了跨境電商企業注冊登記手續,具備開展相關業務的資質。
“海關真是走在了我們前面!幾次政策宣講解決了企業的很多困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楊玉峰說。
公司營銷總監李珍昆告訴記者,為了推動跨境電商業務的開展,公司正在籌建自己的電商平台。“跨境電商的模式更靈活,海關幫我們把這個渠道打通以后,我們可以更加大膽地做業務,不僅能掙加工制造的錢,還有可能去分市場銷售這部分利潤,同時也有利於產品的維護。”
武清區是重要的自行車生產集散地,為幫助企業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武清海關提供了“一企一策”定制式的幫扶措施。以原產地優惠政策為例,今年上半年,該關共為轄區內自行車出口企業出具整車和配件原產地証213份,累計貨值達1105萬美元,使相關企業享受到進口國稅收優惠30余萬美元。
據天津海關統計,2月份以來,天津地區自行車出口量保持逐月增長態勢,其中,6月份出口量達226.5萬輛,同比增長27.1%,出口貨值增長約34%。(記者 馬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