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援青十聚力 山海同心奔小康——天津對口支援黃南州十周年綜述

2020年09月11日08:51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了天津對口支援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重大決策。十年來,天津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對口支援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堅持“中央要求、黃南所需、天津所能”,特別是按照“升級加力、多層次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的思路,用真心、講真情、動真招,著力搭建“六位一體”工作體系,通過資金注入、項目援建、產業扶持、智力幫扶等“十聚力”方式,全方位開展對口支援工作,為黃南加快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有力助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成為黃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

天津把項目資金作為重要抓手,把產業合作作為重點任務,把民生改善作為優先領域,把人才培養和智力支持作為關鍵舉措,真正把對口支援上升為“上講政治,下系民生”的德政工程。

一是聚力項目建設。全面落實援助資金實物量在以2011年天津市財政收入0.5‰的基礎上每年遞增8%的特惠政策,始終堅持援建資金“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累計落實援助資金10.35億元(計劃外援助資金2.64億元),實施援建項目227個(其中2020年實施援建項目42個)。天津援助1億元資金用於補足州職校建設資金缺口,援助8500萬元資金用於規劃建設州科技館,追加3800萬元用於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濱海新區及天津市四個功能區廣泛參與扶貧攻堅,打造了澤庫津濱扶貧創業孵化園,創建了同仁婦女手工編織創業基地,實施了“天津·黃南”生態農牧業科技示范園項目。

二是聚力產業協作。探索創新“開發式”對口幫扶模式,瀞度水廠完成投資近3億元,累計向5400名貧困勞動力發放扶貧資金近600余萬元,“瀞度”成為津青兩地經濟合作的成功典范,獲得全省“五一”勞動獎狀。以“黨建領航+文化旅游+精准扶貧+鄉村振興”的“德吉經驗”,通過“山上問題山下解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辦法,帶動251戶貧困戶就業,切實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德吉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支持農牧業良種工程、黃芪當歸黨參種植業和黃果果醬項目,精心培育蘆筍、中藏藥材、母畜牦牛等合作社,項目惠及十多個村的貧困戶。借助天津農業科技力量,援建果蔬智能溫棚,做大做強設施特色農業,成為促進群眾增收的新亮點。成功引入天津昊航復合管業有限公司來青建廠興業,“飛地經濟”實現零的突破。

三是聚力民生改善。把解決“行路難、飲水難、如廁難、脫貧難、看病難”擺在優先位置,實施牧民村落人居環境改善、農牧業良種、偏遠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貧困村飲水安全、鄉村環境整治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等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項目,著力破解“小實事”背后的“大民生”。被藏族群眾親切地稱為“聯心路”的澤庫縣城至東科日村、郭澤多至夏宗果公路相繼建成,老百姓期盼了20余年的“三村聯通”如願實現,1075戶4440人直接受益﹔同仁縣黃乃亥鄉重點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一次性解決720戶3053人及10876頭牲畜的吃水問題,永遠告別了“寧肯給桶奶也不願給碗水”的歷史……加強基層黨組織“三基”工程項目建設,支持實施鄉鎮“九有工程”和村級“十有”規范化建設,進一步鞏固了黨在黃南州的執政基礎。

四是聚力智力幫扶。持續舉辦“名師、名醫、名企、名家、名匠”的“五名進黃南”等系列活動,探索創新“培訓+實踐、基教+職教、對接+嫁接、智力+智慧”的智力援青“四加”模式。推動津青兩地科技合作,先后組織農業、規劃、生態保護、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專家,對聖航農業科技園、國家森林公園和濕地保護、科技援青工作站等進行規劃指導和技術支持。協調天津智囊研究機構,開展黃南蘭西城市群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籌劃研究,完成《黃南州新型城鎮化實施綱要(2019-2035年)》。認真規劃建設黃南州科技館,打造青南牧區首個高水平、現代化、多功能科普教育基地。充分發揮援青規劃團隊的智力優勢,“農牧區公共旱廁光伏供能與清潔設計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示范1號”已具備復制推廣條件,長期以來困擾高寒農牧區農牧民“如廁難”問題將徹底“方便”。突出抓好州職校、州媒體中心等重點援建項目設計把關,體現當地特色,打造標志性工程。

五是聚力人才支撐。選優配強援派干部人才,在專業對口上實現了“黃南所需”和“天津所能”的有機統一,在能力素質上實現了“選硬人”和“硬選人”的有機統一,在人員服務上實現了“數量翻倍”和“力量下沉”的有機統一。天津市選派了4批122名黨政干部和專業人才、黃南選派了10批54名黨政干部,互相交流挂職鍛煉,互訪考察超過5500人次。天津市援青干部以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意識、扎實的作風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長期的援建實踐當中,與黃南干部群眾結下了深厚友情。援青干部人才積極參與“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省智庫建設研究、城市規劃前瞻性研究等,有的專技人才還擁有發明實用型專利。實施科學化、規范化、精准化的干部人才培訓計劃,著力為黃南州打造一支“永久牌”干部人才隊伍。

六是聚力教育援青。堅持援教項目優先實施、學校設施優先改善、支教老師優先保障、農村教育優先支持的“四優先”原則,抓好校舍改造,提升學校辦學條件。提升州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實現遠程教學全覆蓋。持續深化“組團式”教育幫扶,在各縣分別選取一所學校,援派教師組團入駐,既抓教學又組織教研,並擔任受援學校的副校長或校長助理,帶動、輻射其他學校辦學水平、教學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的提升。2019屆州中學高考文理科上線率均為100%,刷新黃南高考歷史記錄。辦好天津黃南班,在天津就讀的高中和中職黃南學生達205人。實施“名師進黃南”訪學活動,選派名校長、名教師、優秀德育工作者到黃南州進行專題講座、報告會、公開課、培訓班百余場。組織中小學教師赴天津開展教學實踐培訓。

七是聚力健康扶貧。提升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標准化村衛生室、藏醫院藥浴樓、州醫院內部網絡和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及增設醫療設備。升級“組團式”醫療援青,整合優質醫療資源,實行團隊作戰。州醫院組團式幫扶團隊累計診療患者765人次,手術152台,6項醫療技術填補州醫院空白。培養本土醫療技術骨干,組織醫務人員赴津培訓,推行“師帶徒”式的培訓。舉行“名醫進黃南”系列活動,同時參與教學查房、學術講座、臨床經驗交流等活動。打好基建強醫、技術精醫、幫扶興醫、活動助醫系列“組合拳”,津青質控專家來青聯手開展州縣級醫療機構醫療質控督導檢查,天津眼科醫院連續5年上高原免費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440余例。泰達心血管病醫院為43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免費手術,為2000余名貧困群眾開展核磁共振免費篩查。黃南州與濱海新區簽訂跨省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使黃南的群眾可以享受到國內頂尖的醫療資源,將惠及黃南州27萬參保人員。

八是聚力消費扶貧。擦亮“特色牌”。協助制定消費扶貧產品、企業名錄,組團參加“津洽會”、消費扶貧展銷會和食品博覽會,打好“黃南綠色有機牌”。織密“致富網”。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覆蓋面,加強商貿企業與電商平台的合作,如天津優農鏈公司在黃南注冊商貿公司,與當地企業和電商平台密切合作,整合資源,打造品牌,促進產品升級。延伸“銷售鏈”。在津設立黃南州特色產品展銷平台,集中推介、展示、銷售特色農牧產品。協調加油站便利店展賣礦泉水、牛肉干等黃南特色產品,擴大農牧特產品的銷售渠道。暢通“服務點”。支持尖扎沿黃鄉鎮保鮮庫及交易市場建設,增強綜合服務能力,助推完善從產地到餐桌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支持電子商務服務點改造,將電商服務延伸到每個村,打通最后一公裡,讓農牧民更好的融入到發展大潮中。助力“黃南游”。組織開展“天津人游黃南”、“旅游人才幫扶”等特色活動,擴大旅游品牌影響力。充分利用天津電台、電視台訪談節目,深度宣傳黃南,提高文化旅游產品知名度。

九是聚力結對幫扶。在天津市主要領導的帶動下,津青兩地全面開展結對認親活動,通過話家常、幫思想、解難題、增感情,有力促進了援受雙方交往交融,把黨中央的關心關懷送到貧困地區群眾心中,引導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進一步增進“五個認同”。在省市和州區兩個層面合作框架的輻射下,雙方簽訂了包括政府部門、經濟功能區、公檢法司、工青團婦在內的140余個幫扶合作協議,形成了“六位一體”結對幫扶機制,做好“津青攜手奔小康”這篇大文章。

十是聚力交流合作。天津市主要領導兩次親自帶隊赴青考察,其他市領導也多次到黃南州考察調研,兩地成功舉辦兩屆對口支援黃南州合作交流峰會,建立了完善的對口支援交流機制,進一步強化了兩地長期、穩定、全面的合作關系。津青兩地從干部到群眾、從政府到民間、從經濟建設到文化、產業、醫療等其他領域廣泛互動,開展交流活動年均300余批次、4000人次。積極搭建產業引導、對接、服務平台,組團參加津洽會、青洽會、文博會,赴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舉辦招商推介會。開展“津青一家親”訪學教育活動,每年組織200名農牧民家庭子女到津京研學,促進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發揮群團組織優勢,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實施貧困生助學、青少年創業、殘疾人康復、無障礙設施改造和器具適配等惠民生、暖民心項目,組織天士力、狗不理、榮程集團等知名民營企業家助力脫貧攻堅。(供稿:天津援青前指)

(責編:崔新耀、陶建)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