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十面埋伏》亮相津門舞台

2020年10月06日08:38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舞劇《十面埋伏》亮相津門舞台(圖)

5日,津城文藝舞台迎來一台好戲,著名舞蹈家楊麗萍擔任總編導、藝術總監的舞蹈作品《十面埋伏》亮相天津大禮堂。該劇以多元而前衛的藝術語言講述了楚漢相爭的古老故事,帶給觀眾一場難忘的劇場之旅。

近年來,楊麗萍多次攜作品來到天津,天津是她非常看重的巡演城市,此次“十一”黃金檔期,《十面埋伏》順利來到天津。天津觀眾對這部作品給予了一如既往的熱情,到津后,楊麗萍特意為天津觀眾調整了該劇的舞美方案,開放了天津大禮堂的樂池座位,坐在這裡的觀眾不但可以“沉浸式”地欣賞全劇,還可以作為全劇的一部分參與到演出中。此次演出前適逢全國劇院等演出場所最高上座率調整至75%,記者從主辦方獲悉,《十面埋伏》在津的三場演出門票全部售罄,天津觀眾對作品的熱情可見一斑。主辦方特別邀請了我市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的醫護工作者觀看了本場演出。

楚漢相爭是中國的古老故事,如何將老故事講出新意,楊麗萍首先選擇在人物形象上進行再挖掘。劇中的蕭何、項羽、劉邦、虞姬、韓信等角色,都被賦予了新的藝術象征。如一黑一白兩個演員分飾韓信,反映人性善惡的糾纏與博弈﹔虞姬由男演員反串,在嬌媚的外表之下演繹出其忠烈剛毅的一面﹔霸王別姬的段落中,項羽口中的“血”纏繞住虞姬的脖頸,以身體語言表現二人的復雜情愫。劇中還加入了置身於故事之外的“剪紙師”一角,以時間和歷史的維度旁觀這段故事,任其成為滄海桑田的傳說。

不同於楊麗萍以往作品唯美、空靈的意境,《十面埋伏》在藝術呈現上展示了她對舞台劇的新探索。剪刀是劇中重要的道具和背景,大幕拉開,觀眾們驚異於舞台上方懸挂的密密麻麻、刀刃向下的剪刀,既為故事構建了壓抑的背景,也暗含著歷史宿命感。與剪刀相呼應的是鋪滿舞台地板的紅色羽毛,演員們在如血的羽毛中起舞,象征古代戰爭中轉瞬即逝的生命和生命中的信仰、誓言、愛情等“不能承受之輕”。在舞蹈之外,楊麗萍還借鑒了京劇《霸王別姬》的表演元素,並採用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作為劇中重要音樂,讓故事講述得更加厚重與深刻。(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

(責編:孫一凡、陶建)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