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讓胡張庄村民摘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2020年10月15日10:33  來源:北方網
 
原標題:設施農業讓胡張庄村民摘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大棚種葡萄特別好,下雨了有大棚葡萄不裂,需要灌溉有水渠。”村民李寶芬站在自家140米長的葡萄大棚裡高興地說。今年秋天是胡張庄村建設葡萄大棚后迎來的第一個豐收季。從靠天吃飯,到靠科技增收,東麗區華明街胡張庄村依托設施化、工廠化種植,提高葡萄“含金量”,使農民收入節節高。

胡張庄村曾被稱為天津的“北大荒”,有句順口溜叫“蘆葦蕩、鹽鹼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張庄”。從上世紀80年代,胡張庄村開始組織村民種葡萄,由於土地鉀含量高,種出的葡萄品質好、口感甜,一串串色澤鮮艷、飽滿多汁的葡萄讓村民擺脫了貧困,胡張庄的葡萄種植也打出了品牌形成了規模。

“2010年的時候蓋了157個冷庫,硬化了2000畝地的葡萄路面。”胡張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副書記楊寶玲說。但如何讓葡萄產業更上一層樓,成為擺在村民面前的新課題。傳統的露天種植方式,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遇上一場雹災可能一年的辛苦就付之東流了。去年底,村裡幫大家爭取到了政府的資金扶持,村民自己幾乎沒有掏錢就建起了設施化葡萄大棚。

“我們請專家來現場指導了兩三回,專門組建了微信群,所有的農戶專家都在裡頭,但凡農戶有任何種植方面的問題,包括病虫害、怎麼樣去種、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澆水,全都在群裡面直接面向專家去詢問。”胡張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副書記李平說。

建設大棚不但改變了傳統葡萄露天種植,還可以更好地控制葡萄成熟時間,讓葡萄能夠提早一個半月成熟上市,過去賣三四元的葡萄,一下子賣到了五六塊錢,還供不應求。

“一個棚產量平均9000斤,第一年保守說4萬5千塊錢,一個棚比露地多賺2萬多塊錢。”村民王金江告訴記者。

現在胡張庄不僅早就摘掉了“窮帽子”,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整體搬遷到了華明新市鎮,村民住進了明亮寬暢的樓房﹔適齡人員全都納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8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2.9萬元。下一步,村裡打算將零散的建設用地整合置換成145畝商業服務用地,建成胡張庄村的“田園綜合體”,打造農業、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沽上田園”示范區。(記者 董立景)

(責編:唐心怡、陶建)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