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變高產田 太平村致富有“稻”

2020年10月30日16:31  來源:濱城時報
 
原標題:鹽鹼地變高產田 太平村致富有“稻”

  村民收割稻子

  秋風送爽,歲物豐成。連日來,濱海新區太平鎮太平村1600畝水稻喜獲豐收,畝產達到1500斤。這個數字對於成熟水田來說並不稀奇,但對於這片曾經的鹽鹼灘來說實屬不易。

  利用有機硅調理劑改良土壤

  這幾天,村民季長在沒事就要去水稻田邊轉上幾圈,望著一茬茬收割好的水稻喜笑顏開。他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我家有10畝地,之前就是種玉米,每年刨去種子、化肥、農藥、收割的費用,一畝地到手就剩下200元錢,10畝地就是2000元錢。今年是種植水稻的第二年,村合作社每畝地給我們550元錢,年底還給我們一畝地100斤稻米作為分紅,10畝地就是5500元錢加1000斤稻米,收入大大提高了。”季長在告訴記者,除了合作社發給入股村民的錢,他還在水稻田裡干農活,一年也能掙三四萬元。相信用不了幾年,他們家就能住上樓房了。

  眼前這片曾經的荒灘能給他帶來如今的好日子、好盼頭,季長在過去想都不敢想,而鹽鹼地實現高產得益於農業科技的應用。2017年,在新區農業技術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太平村利用有機硅調理劑進行鹽鹼地改良試驗,使土壤全鹽下降了60%以上。村兩委班子經過反復討論,決定整合村裡的1600畝土地進行大規模水稻種植,但是一開始村民們並不買賬。“大部分村民都不同意改種,因為如果旱田改水田一旦失敗了,再想把水田改回旱田,要調整三年到五年的時間。說白了,那會兒大家伙兒就是覺得這個事情做不成。”季長在說道。

  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為了取得村民們的信任,那段時間,太平村兩委班子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戶去給大伙兒做工作,講政策、講利弊。最終部分村民同意了種植水稻。然而2019年夏天一次意外的海水倒灌,使1600畝水稻秧苗毀於一旦,村委會也被推上風口浪尖,甚至有村民到村委會門口“討說法”,太平村離致富之路似乎越來越遠了。

  “這給了我們村兩委班子當頭一棒,因為如果這次失敗了,我們以后的工作就沒法開展了,村民那兒也沒法交代。”太平村黨支部書記竇國義回想起那段日子,依然感慨萬千,“但是既然村民們選了我當村支書,選擇信任我們村兩委班子,我們就不能輕言放棄。如果我們都放棄了,老百姓就真的盼不到好日子了。”

  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抱著這樣的決心,太平村兩委班子將置疑轉變為動力。在鎮政府的積極協調下,在愛心民營企業家的無私幫助下,太平村又投資1000多萬元鋪設地下灌溉管線,引入灤河水實施灌溉,同時和當地海閘所溝通,避免海水倒灌等情況再次發生。科技護航加上人為保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有了今日的稻谷飄香、穰穰滿家。

  據了解,太平村今年收獲稻米100多萬斤﹔注冊了“老大港”大米品牌﹔生產出龍陽16、121等三個品種的大米和大米粉,目前已經預訂出30多萬斤。此外,水稻種植、深加工更解決了不少村民的就業問題。相信隨著大米的賣出,太平村村民的致富之路會越走越寬。

  “太平鎮以太平村為依托,進行了小站稻種植和海水稻種植試驗,稻田水產養殖也做起來了。我們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使太平鎮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太平鎮鎮長劉少勇說道。(記者 阮雪 李超)

(責編:李丹、張靜淇)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