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時間,杭州道街轄區居民通過29個社區“組織在線”平台提出需求696件,已經辦結681件,其中獲得“五星”好評498件,平均滿意度為“四星”
“我真沒有想到,點擊‘組織在線’這個小程序反映了我的問題,這麼快就解決了。”徐州裡小區居民黃龍琴既意外又驚喜。作為一名外地來到新區的創業者,通過這件事,黃龍琴感受到了新區給予她這個外鄉人的歸屬感,黃龍琴隨即申請加入了所在社區的志願者隊伍,准備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居民。
手機“下單”
迅速“接單”解難題
幾年前,黃龍琴從江蘇來到新區,開了一家小餐館。她和丈夫在距離小餐館不遠的徐州裡小區租了一間房子。“我們這個房子的陽台一到下雨就漏,我就怕下雨。”為此,黃龍琴非常苦惱。前不久,她在回家的時候偶然間注意到小區門口公告欄上的一個二維碼。“我記得之前社區黨委書記為居民介紹過,如果有需求,可以登錄上去進行反映,我也沒用過,就是想試試。”黃龍琴拿出手機掃描,並寫下了自家陽台漏雨的情況。
黃龍琴原本也沒想到會有什麼結果,更沒有想到這麼快問題就得到了反饋。“您好!我是新園裡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您家的問題我們已經了解了,我們會盡快聯系師傅去您家看一下。”當天,黃龍琴就接到了反饋電話,並且對方還給出了解決方案。
接下來,社工就帶著維修師傅上門了。“社工和師傅都特別熱心,幫我把陽台漏雨的地方進行了修補,還告訴我,如果再漏,他們還會上門。”黃龍琴說,直到現在,她再說起這件事仍舊激動不已,由衷地在平台上給出了五星好評。
其實,黃龍琴掃描的是濱海新區推行的“組織在線”登錄平台的二維碼。在這個平台上,居民“下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黃龍琴的“單”正是由新園裡社區居委會接到,轉派后由社區黨員“接單”完成的。“那我能參與進來‘接單’,為小區居民服務嗎?”黃龍琴主動向社區居委會提出這個請求。“當然可以,歡迎你成為我們社區的志願者。”社區黨委書記羅麗健當時就答應了。
多維共建
服務社區常態化
在杭州道街各社區,“組織在線”這個平台已經解決了很多居民的求助問題,也正是依托這個平台,杭州道街聯系轄區單位開展多維共建,逐步探索全新服務格局。
街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杭州道街工委主動扛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主責,堅持定期與轄區單位黨組織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杭州道街擁有豐富的共建資源,轄區單位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大局、服務群眾。在今年,加強與轄區共建單位的橫向聯合,同時推進了街道上下的縱向聯合,著力於為轄區居民打造美好和諧的生活環境。
一直以來,杭州道街通過轄區現有資源,多次開展共謀共治共建共享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接下來,該街將繼續與轄區共建單位開展多維聯動,切實保障街道在此項工作中的建設穩步向前發展,尤其是加強利用“組織在線”智慧服務平台,為居民群眾提供便捷服務,積極破解制約和影響居民群眾生活的難題,以實際行動為轄區居民打造宜居宜業的環境。
據杭州道街“組織在線”近一個月的統計,2020年10月1日至11月9日,轄區居民通過29個社區“組織在線”平台提出需求696件,已經辦結681件,還有15件正在辦理中,其中獲得“五星”好評498件,非“五星”好評75件,平均滿意度為“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