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區環境臟亂差,下大雨時雨水沿著牆縫就往屋裡流。”22日下午,走在平整的社區小路上,看著修葺一新的居民樓,63歲的天津市北辰區朝陽裡社區居民王鴻泰感慨地說。“十三五”期間,北辰區朝陽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告別臟亂差
北辰區朝陽裡社區始建於1974年,居民樓內大多是伙單。因為社區居民樓設施老化、環境臟亂、生活不便等原因,年輕居民和部分老住戶逐漸搬離。
王鴻泰是1980年搬到朝陽裡的老住戶。他告訴記者,以前朝陽裡沒有暖氣,家家戶戶點爐子取暖﹔排水管道老化,一下大雨積水能到大腿根﹔鑄鐵的下水管年頭太長,一個月就堵好幾次。此外,因為房屋的面積小,家家戶戶都在樓下綠地上搭棚建屋,儲存蜂窩煤和雜物,小區環境越來越差。
但如今,小區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記者22日來到朝陽裡小區,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美觀的小區大門,進入小區,一條條平整的小區道路、一棟棟修葺一新的樓房、整齊停放的汽車,還有兩個新建的小花園,都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過上新生活
老舊的朝陽裡社區是如何煥然一新的?“十三五”期間,小區迎來了一波接一波的提升改造工程。社區供暖進行了“煤改電”升級,居民家中統一安裝了暖氣,不但屋裡暖和,大家還享受到了電價補貼。朝陽裡社區黨委書記韓克振告訴記者,以前房管站的工作人員一到冬天,就帶著幾個小太陽取暖器輪流入戶,為各家的水表“保暖”,否則水表就可能會凍壞。“現在屋裡比以前暖和多了,冬天再也不用擔心水表、水管結凍,居民也不用再買煤、搬煤了。”王鴻泰說。
各家不用再買煤了,用來存煤和雜物的違建也相對好拆了。2017年,社區用了11天的時間,將社區內的違章建筑物全部拆除,並對社區內的路面進行了恢復和硬化。2018年,社區內又更換了排水管道,即使遇到大雨,也不會再出現積水了。2019年,社區又迎來舊樓改造。換掉了陳舊的鋁制麻花電線,用雙層玻璃塑鋼窗替換了四處漏風的木窗戶,用PVC管換下了嚴重鏽蝕堵塞的鑄鐵下水管……居民們徹底告別了老舊設施帶來的各種不便和煩惱。
老人有保障
採訪中記者得知,冬至那天,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為社區多位老人送去了親手包的餃子。80歲的林奶奶笑著說:“他們可有心了,每到節日都想著我,給我送吃的、用的,就像自家的兒女一樣親,真是謝謝他們!”
韓克振告訴記者,如今朝陽裡社區有1950戶、4500余名居民,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比超過60%。“十三五”期間,針對社區老年人多、殘疾人多、低收入家庭多等特點,社區指定各樓門長擔任為老助殘幫困信息員,組織社區志願者持續開展鄰裡互助、清晨問候、採買代辦等活動,形成了特困救助、鄰裡幫扶、志願者聯戶服務的志願服務體系。記者了解到,朝陽裡社區還建有一站式服務站,並建立健全了社區自治組織體系,通過說事會、聽証會、論証會等形式,進一步暢通了居民表達訴求的溝通渠道。而且隨著社區環境和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家的文化生活也逐漸豐富起來。社區組織的戲曲隊、健身隊、書畫隊、舞蹈隊等多支文體團隊也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了許多歡樂。(記者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