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草莓很誘人
又到一年寒冬季,採摘草莓正當時。當前,漢沽街道大馬杓沽村、小馬杓沽村、永豐設施農業基地等區域的大棚草莓已經成熟。從現在起持續到5月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市民都可以來體驗草莓採摘農業游。而以“樂享‘莓’好生活 共建醉美漢沽”為主題的第九屆漢沽街草莓文化旅游節將於2月1日正式啟動,既讓游客享受到“甜蜜採摘”的樂趣,又可以增加種植戶的收入。
草莓 讓農民生活更甜美
近年來,漢沽街道大力發展都市農業,草莓、葡萄、無公害蔬菜種植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其中,小馬杓沽村、大馬杓沽村、永豐合作社、福霞生態園是本市草莓種植規模最大的農業觀光基地,集中連片種植約330畝,在濱海新區率先採用無土栽培立體種植模式,開發種植了紅顏、章姬、杏香等10余個品種的草莓,並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在草莓種植過程中採用蜜蜂授粉、農家肥腐熟發酵等方法,保証果實自然成熟、圓整飽滿、顏色鮮亮、純綠色無污染,讓市民吃得放心。
同時,漢沽街道創新模式提升草莓景觀效果,採取基質栽培、自動滴灌施肥等方法進行草莓生產。在高架基質栽培的基礎上,還引入各種菌類和蔬菜進行立體栽培,突出休閑農業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都市設施農業的繁榮,不僅豐富了周邊居民的休閑游,更是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實惠。”漢沽街道工委書記張世生向記者介紹說,特色草莓種植就是農業產業振興的“主戰場”,街道成立調研組專門開展草莓綠色發展調研和規劃。現在一片高標准立體草莓大棚拔地而起,裡面種植的多個品種的草莓紅艷欲滴。漢沽街道草莓採摘期可一直持續到5月份,每畝草莓不僅比玉米等傳統糧食作物增收數萬元,比種植普通蔬菜也可增收數千元。
科技 助力產業提質升級
1月30日,記者來到位於薊運河河汊的大馬杓沽村村口,一眼望去,一排排草莓種植大棚鱗次櫛比,不時有游客車輛開進村內。種植戶們一邊拾掇自家的種植大棚,一邊接待著前來採摘的游客。
記者來到種植戶李俊平家的21號棚,約一畝大小的種植棚裡暖意融融、生機盎然,一壟壟碧綠的草莓植株排列整齊,枝杈上挂滿了紅透的、半紅的和剛坐果的草莓。“摘那些紅透的,糖分含量最高,口感最好。”李俊平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指導著採摘的游客。她表示,現在剛進入採摘期不久,周末的時候最忙,游客最多。今年格外注意晝夜溫差控制,在草莓生長階段使用了多種有機肥,再加上悉心培育,因此今年的草莓果實大、口感好。
“漢沽街道草莓遠近聞名,很受市場歡迎,這得益於實施科學種植。”張世生說,漢沽街道不斷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和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步伐,大力建設以草莓、蔬菜、瓜果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積極推廣集約型、科技型、觀光型農業發展模式,積極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全域、全程、全產業鏈推進農業綠色高效發展,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同時,為了讓草莓賣個好價錢、贏個好口碑,漢沽街道開展自有品牌創建,將草莓注冊為“漢沽馬沽草莓”商標,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每年還開展“草莓之星”評比,今年評選出“草莓之星”一等獎1名、優秀獎5名,打造精品農業帶頭人。
此外,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特色農業發展,提高草莓產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漢沽街道草莓協會揭牌成立。協會將與各草莓合作社、種植戶搞好產銷銜接,加快草莓產業發展速度和質量提升,開展技術培訓、參觀學習、交流合作等活動,培養特色農業技術人才,為推動全特色農業的新舊動能轉換和鄉村振興儲備力量。
銷售 進入網絡互動時代
去年年初,受疫情影響,漢沽街道草莓銷售曾遇到困難。為此,街道工委、辦事處廣開思路,先后與順豐和京東合作,通過快遞等方式將綠色無公害草莓送到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同時, 開通漢沽街道微信平台、大馬杓沽村村級網站,通過網絡發布草莓信息,探索建立多元化銷售網絡模式。此外,還爭取參加各地農產品展覽會和農交會,多方尋找合作伙伴,探索農超、農企等產銷對接新路子。
漢沽街道從零星種植發展到規模種植,從單一農戶到成立草莓種植合作社,從單一銷售模式到形成集草莓加工、鄉村旅游採摘、電商銷售於一體的草莓產業服務鏈,推動街道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生態化、特色化方向發展。為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漢沽街道今年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雲草莓節暨第九屆漢沽街草莓文化旅游節。
小小的草莓形成了大產業,振興了鄉村經濟,托起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夢想。今后,漢沽街道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為抓手,著力推進農村產業優化、鄉村旅游和特色文化融合發展,以草莓為媒、以活動會友,展漢沽風採、搭開放平台、興富民產業,讓更多的人走進漢沽街道、了解漢沽街道、投資漢沽街道。(記者 劉芸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