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幫扶脫貧攻堅,天津交上滿意答卷

2021年02月26日13:57  來源:今晚報
 
原標題:對口幫扶脫貧攻堅,天津交上滿意答卷

剛剛過去的2020年,新疆和田地區於田縣64歲孤寡老人莫提熱姆汗·斯瑪依,因為天津援建的庫爾班手工坊開業,領到了她一生中第一次工資,也因此脫離了貧困﹔西藏昌都市卡若區曾是貧困戶的洛鬆新巴,也因天津幫扶的易地搬遷項目,不僅住上了新房,還學會了職業技能,有了工作和收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在脫貧攻堅戰中,天津社會各界傾心傾力幫扶,助力50個結對貧困縣、335.65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資金+人才 全力保障受援地區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本市竭盡全力,保証資金支持。2020年累計撥付32.3億元,在資金增幅、撥付時間上位居全國前列。此外,本市還為對口幫扶地區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去年累計選派黨政人才2336名,盡銳出戰齊攻堅。同時,把人才培養作為“組團式”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師徒結對、學科教研、業務指導、學術交流等方式,加強高層次骨干人才、基礎臨床醫學人才及青年教師培養,有效提高了當地醫療衛生隊伍技術水平和教師隊伍教學管理水平。

因地制宜 深化產業幫扶

有了好的項目,才能持續帶動群眾脫貧增收。本市堅持把產業幫扶作為重中之重,重點幫扶發展特色產業,2020年共實施特色產業幫扶項目350余個。同時還精心組織“津企隴上行”等活動,全力打造天津產業幫扶新模式。產業項目給貧困群眾找到了脫貧的路子,本市還推出各種就業舉措,促進受援地區群眾穩崗就業,並解決群眾就近就地就業。

創新模式 擴大消費扶貧

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媒體力量,本市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2020年著力幫助受援地區產品滯銷問題。如創新舉辦“津城獻愛心、精准助脫貧”消費扶貧大型展銷會、消費扶貧“雲簽約”“直播帶貨”、原產地探訪等系列活動,利用“津洽會”“民洽會”等經貿活動,展賣推介對口幫扶地區優質農副產品,累計完成消費扶貧19.75億元。如聯合津雲新媒體推出“老鄉別急,我們幫你”消費扶貧“直播帶貨”系列活動,銷售扶貧產品5800萬元。與此同時扎實推進線下布局,在天津大型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等設立消費扶貧專區專櫃專店,促使更多優質、有機、無公害農特產品供應天津市場。

補齊短板 不斷改善當地民生

本市持續幫扶受援地區改善民生。通過建立起幫扶合作聯系渠道,與甘肅水利廳、承德市水利局進行溝通,幫助當地分析解決水質、水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幫助當地完成水質檢測人員培訓,以此幫扶提升農村飲水管理和水質檢測化驗水平。

在教育和醫療方面,本市充分發揮天津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優勢,建立健全了職業教育精准扶貧長效機制。在津成立國家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在西部地區建設了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和田高等職業學院等院校,打造東西聯動的職教扶貧體系。同時深入實施“手拉手”結對幫扶,本市16個區共有928所中小幼學校與受援地區2095所中小幼學校建立“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關系。同時組織本市二級以上醫院與甘肅、承德39個貧困縣120家縣級醫院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全方位提高結對縣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推動本市21所醫院“組團式”幫扶新疆和田、青海黃南州、甘肅甘南州人民醫院。結對全覆蓋幫扶開展以來,培訓受援單位醫務人員26913人次,新建臨床科室15個,開展新適宜技術132個,開展新項目107項,有效助力對口地區醫療水平整體穩步提升。

對口幫扶的地區全部脫貧摘帽了,本市將鞏固深化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拓展幫扶成效,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記者 鄭妍)

(責編:唐心怡、陶建)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