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搭建七百米半徑“服務圈”

家門口養老 穩穩的幸福(“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

本報記者 富子梅 龔相娟

2021年04月06日09: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家門口養老 穩穩的幸福(“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

4間平房,總計300多平方米。在天津市河西區南昌路45號院居家養老服務中心,73歲的楊富興切實感受到了家門口養老的便利。

“這兒離家近,七八分鐘就能到,就餐、健康檢查、休閑娛樂等養老服務一應俱全。”楊富興說,遇有急事,打個電話,工作人員三五分鐘便可上門。

在河西區,像這樣統一加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牌子的場地已有26個,家門口養老正托起居民穩穩的幸福。

“通過征求老年人意見,規劃全區養老服務布局。”河西區養老服務中心主任劉向軍說,依據老年人特別是70歲以上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行動能力等,河西區以15分鐘步行700米的適宜范圍設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繪好家門口養老“幸福圈”。

中心城區寸土寸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如何建?

改造是第一選擇。“南昌路45號院的這幾間平房原本就是一家養老院,2019年區裡恢復其養老服務功能,並整合利用毗鄰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拓展活動空間,增設欄杆、扶手等適老設施。”劉向軍說。

“天塔街道富源裡、越秀路街道愛國裡等社區,也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改造。”河西區區長胡學明說,全區充分利用行政事業單位、區屬企業閑置載體、商品房配套公共設施等,統籌解決居家養老服務場地問題。

有了場地,服務更要跟上。作為天津市居家養老服務的試點區,河西區專門設計涵蓋4大類21項指標的調查問卷,對全區20萬老年人開展普查。數據顯示,助餐、醫療、家政服務是老人最需要的3項服務。河西區據此提升改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設施,形成功能完備的“微系統”﹔將14個街道劃分片區,引入9家有養老服務經驗的運營商,引導其在片區內規模化、連鎖化運營。

一進大院,香氣扑鼻。挂甲寺街道新城小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老人們正在品嘗新出鍋的重陽糕。71歲的楊玉琴拿起一塊細細品嘗,“不是很甜,但很鬆軟、很好吃。”

部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不具備制餐能力,為了讓老年人吃上可口的飯菜,相關部門通力協作,支持燃氣改造,特批制餐場地。截至目前,河西區能開展現場制餐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有17個。

“人老了,身體各種毛病都來了,最盼望的就是能在家門口享受醫療服務。”友誼路街道柳江裡社區居民羅蒞蒞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需要定期測血壓血糖。“現在下樓走到馬路對面就是‘健康驛站’,方便。”

為實現“小病不出社區”,河西區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嵌入“健康驛站”。區醫保局為“健康驛站”開通醫保專線,方便老年人及時結算。“不具備嵌入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近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體運行,每周安排社區醫生到驛站坐診。”河西區衛健委主任郭金琦說,截至目前,全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嵌入社區衛生服務站1個、“健康驛站”6個,另有2個“健康驛站”即將投入使用。

為充實基層養老服務力量,河西區專門為區養老服務中心配備專職人員20名,為每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配備專職人員3名,並明確要求每個社區要有專人負責養老工作。

“近年來河西區以老年人助餐為突破口,重點解決服務老年群體的場地、人員、機制等關鍵性問題。”河西區委書記李學義說,全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面積將超過2萬平方米,形成半徑700米的“15分鐘服務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2 版)

(責編:唐心怡、陶建)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