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智能新時代,“求新求變”成為企業立身的不二選擇、區域發展的不竭動力。天津市津南區聚焦“創新”做到引、育並重,傾心打造創新發展聚集區,在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上,來自津南企業的新產品、新成果可謂是集中閃亮登場,賦能著城市生活、產業升級、社會管理。
在N5展廳的海爾衣聯網展區,一塊3D雲鏡引來眾多關注。用戶隻需站在鏡子前,后台就能測量出身高、三圍等數據,並根據喜好風格匹配最佳的穿衣方案,輕鬆解決“今天上班穿什麼?”的問題。暗含其中的一張芯片,成為衣物“洗、護、存、搭、購”的串聯核心。
天森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柔性可重構數字孿生智能生產單元作為產教融合的典型案例被列入到天津高校智能科技成果展台,其中凝結著天津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百余名研發人員多年的智慧和汗水,因為可實現虛擬場景與實體機床的交互,故名“數字孿生”。
區別於市面上數字孿生產品,該生產單元融合了人工智能、機械等十余門學科內容,虛擬場景不僅能模擬順序操控還能對數控加工軌跡進行仿真﹔實體機床在同一套數控系統下,通過數據組合,完成不同類型機床的多軸功能切換,一機多能,讓定制化服務走上“簡約”路線,突破了智能制造的“卡脖子”問題。
中國華錄集團是世界智能大會的“老朋友”,此次攜子公司易華錄帶來了“存數”、“用數”、“易數”三個板塊業務的升級版。隨著數據湖存儲技術的不斷成熟,一張小小的藍光盤以驚人的容量,鞏固著國內領先地位。
“這張小小的光盤,它的存儲量能達到500G,一個機櫃能達到3.2PB的容量,一個機櫃有5472張光盤。”易華錄數據湖投資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盧偉說:“這樣的存儲量就相當於200個公路上的高清攝像頭,連續錄24小時一年不間斷。”
“用數”板塊更是亮點紛呈,在已有的“數據+交通”“數據+醫療”的數據應用基礎上,依照視網膜的功能原理,研發出了視網膜技術,在海量數據中,能夠過濾掉無用信息,快速、精准完成檢索任務,目前已經被應用到了小區治安管理、交通違法識別等領域。
賦能新發展、智構新格局。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的“海爾”“天森”“易華錄”是津南加快綠色高質量發展步伐的生動“注腳”,借“三區”建設的春風,津南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充分挖掘海河教育園區的“智庫”優勢﹔擴大天津市動力與電氣人才創新創業聯盟等產教融合載體影響力﹔用好海棠眾創大街、華錄未來科技園、阿裡雲創新中心(津南基地)等創新產業孵化平台,讓創新種苗扎下根、創新之花開遍海河南岸。(記者 董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