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天津市薊州區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2021年06月04日11:08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用好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

  “我告訴你們啊,這棵大槐樹曾嵌入三塊馬掌鐵,抗日英雄包森的戰馬就曾拴在樹下,樹洞裡還藏過抗日部隊的槍支。你們看,在古槐東側,還有一塊‘包森石’,當年他養傷時就坐在這塊石頭上休憩。”初夏時節,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東水廠村中的一棵千年古槐,枝葉繁茂,村民劉連增老人正坐在大樹下,給年輕人講述革命先烈包森的故事。

  劉連增老人動情地說:“我今年93歲了,切身感受到共產黨人打江山、坐江山,都是為人民謀幸福,都是為了讓咱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前幾年,上級部門派來了駐村幫扶組,幫助我們村發展農家旅游,還新建了10戶高端民宿,好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我這個老翁每天還能賣山貨賺錢呢。我鼓勵兩個兒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聽黨話,感黨恩,永遠跟黨走!”

  東水廠村藏於深山,易於隱蔽,抗日戰爭時期,冀東軍區將其辟為后方根據地,抗日英雄包森率領部隊經常在此召開會議,傷員也被轉移此處養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永生介紹,當年包森帶領冀東抗日軍隊,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作戰,村裡留下了很多革命遺跡。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村“兩委”班子建了一個紅色村史館,教育全體黨員進一步堅定為民情懷,帶領村民們增收致富奔小康。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在薊州區的每一寸熱土上,處處都有紅色印記。

  位於薊州盤山腳下的聯合村,這裡曾是冀東革命根據地抗日的重要戰場,村中有12處紅色革命遺跡。村“兩委”班子在蓮花峰七壯士跳崖犧牲處興建了烈士雕塑,讓村民永遠緬懷英烈精神﹔還在村裡建了紅色紀念館,搜集整理了近400件珍貴的革命文物,讓村民們和游客們一起聆聽抗日戰爭故事,接受紅色精神教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文俠介紹說,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英烈犧牲寶貴生命換來的,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告慰英烈。今年以來,我們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開辟了多條紅色旅游線路,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薊州區下營鎮建有一條十裡紅色文化長廊,由爨嶺廟烈士陵園出發、到天津廣播電視台戰備台舊址,還原當地抗戰歷史,淬煉革命精神。“行走在十裡紅色文化長廊,觸摸的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個時代的永恆記憶,下營鎮打造紅色文化長廊,就是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開啟新征程,奮進新時代。”下營鎮黨委書記劉學政說。(記者 陳忠權)

(責編:李丹、張靜淇)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