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國企黨建工作綜述

2021年06月22日11:22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強“根”固“魂” 護航領航

  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也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光榮傳統、力量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狠抓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不放鬆,著力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把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黨的建設成為國企改革發展的“壓艙石”和“動力源”。

  思想引領 匯聚新動能

  旗幟指引方向,方向決定道路。

  立足新發展階段,旗幟鮮明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是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

  舉旗定向,政治建設擺首位──

  始終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全面建立第一議題制度,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進頭腦,保証國企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

  全面從嚴,主體責任扛肩上──

  堅持從抓“一把手”切入,壓實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逐級建立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全面從嚴治黨與國企改革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對主體責任檢查考核排名靠后的企業黨委書記主責約談,以明責推動履責,以問責推動落實。

  改土治水,廓清迷霧再起航──

  深入整治好人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持續推進國企“刮骨療毒”、修復淨化政治生態。全面落實中央巡視和市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任務,推進“以案三促”和“三不”機制建設向深度掘進。持續正風肅紀反腐,2017年以來,全市國資系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78起、處理389人,黨紀政務處分1236人,一批腐敗分子被繩之以法。

  ……

  越是重要關頭,越能映照初心﹔越在關鍵時刻,越顯擔當精神。

  面對大戰大考,我市國有企業及其所屬廣大黨員干部職工關鍵時刻聽指揮、拉得出,危急關頭沖得上、打得贏。在疫情防控、“六穩”“六保”、脫貧攻堅、“一帶一路”、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彰顯“主力軍”作用,泰達潔淨和交通集團應急車隊臨時黨支部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食品集團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以智慧、綠色、樞紐港口為代表的北方航運中心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點,地鐵、公交、燃氣、水務、金融等民生服務不斷升級,有效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

  治理機制 啟動新引擎

  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紅色引擎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

  當前,天津國企改革正處於攻堅期和深水區,隻有進一步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不斷提升國企制度優勢和競爭力,促進國企做強做優做大。

  黨建入章,落實法定地位──

  推動各層級企業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以公司“基本法”形式確立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截至目前,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全部完成“黨建入章”。

  完善體制,嵌入公司治理──

  明確黨組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從組織上制度上機制上確保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市管企業全面實現黨委書記、董事長“雙跨”一肩挑,黨員總經理擔任黨委副書記並進入董事會,黨委專職副書記進入董事會且不在經理層任職。

  前置研究,履行把關定向──

  制定黨委前置討論研究企業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必須經黨組織研究討論后,再由董事會或經理層作出決定,使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配強隊伍 激發新活力

  如何讓能干事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平台?我市堅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突出又紅又專,不斷強化隊伍建設!

  把好“方向盤”,選優配強領導班子──

  堅持“對黨忠誠、勇於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標准,選優配強國企領導人員,特別是“一把手”。建立市管企業領導人員管理“1+N”體系,近5年來共調整市管企業領導人員544人次,其中涉及“一把手”96人次,17家市管企業委派總會計師,班子結構得到明顯優化。

  著力破“三鐵”,引入市場化機制──

  推進市場化選人用人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搬走“鐵交椅”、打破“鐵工資”、砸爛“鐵飯碗”勢在必行。截至目前,市管一級企業經理層成員全部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21家一級企業經理層成員實行聘任制,18家一級企業、311戶二三級企業共選聘790名職業經理人,一大批全國優秀人才扎根津城。國企混改中,79名原企業班子成員不再作為市管干部,與企業生存發展捆綁在一起,與企業同榮辱、共進退。

  實施“兩個工程”,建強人才梯隊──

  實施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一體推進干部人才“引、育、用、留”和實崗鍛煉,促進高層次人才成長成熟。啟動“未來青年企業家培養工程”,篩選264名優秀年輕干部進入國資系統人才庫。組建市國資委黨委黨校,建立市管企業職業經理人選聘培訓基地,優選70名企業學員組成首期“青馬班”。建立2000余人的優秀拔尖人才培養梯隊,為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筑牢堡壘 構建新格局

  唯有固本強基,方能厚植國企黨建能力生根落地的肥沃土壤,把黨的建設責任和任務落實到基層,使基層組織真正成為攻堅克難的戰斗堡壘。

  夯實基層基礎,推進規范化標准化建設──

  抓實抓細基層組織、黨員隊伍、黨務工作者隊伍和黨建載體等建設。實施“六大紅色工程”,把黨組織建到車間班組等生產經營一線,持續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和黨員空白車間班組整治,建成一批黨建活動陣地示范點,創建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黨建+”“融合式黨建”等載體,促進黨組織和黨員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強化抓隊伍,每年對近5000名國企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干部、新發展黨員、黨員發展對象等進行分類培訓。

  強化對標對表,提升國企黨建質量──

  貫徹國企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啟動實施“國企黨建質量工程”,補齊8個短板弱項,強化工作落實,為持續加強國企黨建奠定基礎。建立國企黨委和國企基層黨支部兩個工作清單,每年對照落實工作任務。選樹表彰“兩優一先”和“雙十佳”標兵,涌現出“時代楷模”“改革先鋒”張黎明等一批先進典型。

  做好頂層設計,在混改中加強黨建──

  印發在國企混改中發揮黨組織作用的13條措施,在混改實施方案中明確混改后企業黨的工作進章程、黨組織關系理順等重要事項,納入與戰略投資者談判內容,寫入合資合作協議。在國企混改中同步設置或者調整黨的組織,如渤鋼集團、物產集團重整后分別成立了新天鋼黨委、融誠物產黨委,並同步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已混改的17家市管企業和所屬混改企業均實現黨建工作同步對接。混改后的企業在體制機制上實現天津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雙向融合,黨建引領成為混改“黏合劑”,黨組織成為職工“主心骨”,促進了混改企業高質量發展。

  效果導向 推動新發展

  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

  為了讓老企業煥發新活力,我市統籌開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考核暨黨建工作考核、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等,以改革發展成果檢驗企業黨組織戰斗力,以高質量發展成效檢驗企業黨建效果,有力促進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

  2019年,扭轉連續3年效益大幅下滑的局面,實現利潤由負轉正。2020年,全市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6%,成為全國地方國企淨利潤同比正增長的9個省市之一。今年1—4月,全市國企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3%。天津港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6.1%,穩居全球集裝箱港口十強。

  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不斷優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壓減煉鐵產能454萬噸,煉鋼產能690萬噸﹔出清企業1069戶、壓減三級以下企業729戶。

  混改促進了企業轉機制增活力──

  17家市管一級企業完成混改,引入資金865.62億元。建工集團混改后經營效益顯著提升,2020年完成歸母淨利潤2.06億元,較混改前增長300%。渤鋼集團通過司法重整實現“精准拆彈”浴火重生,化解債務2868億元,從混改前每月虧損7億元,到現在全年實現利潤超40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

  站在新起點,肩負新使命。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國企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天津固根鑄魂、把舵揚帆,讓黨旗在每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記者 李國惠)

(責編:韓昱君、張靜淇)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