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重點項目“扎堆”生物制造谷

2021年06月24日10:32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一批重點項目“扎堆”生物制造谷(圖)

  6月23日上午9時剛過,隨著數台打樁機齊聲轟鳴,位於天津港保稅區的中國(天津)生物制造谷(簡稱“生物制造谷”)迎來一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入駐),涉及生物制造、醫療器械、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此次共有新開工項目5個、新入駐項目8個,總投資達90億元,多個項目與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開展深度合作。

  根據生物制造谷的規劃思路和定位,將充分發揮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的引領帶動作用,聚焦攻關提升生物制造前沿核心技術能力,構建“四大基礎產業突破,三大核心產業爆發”的自主創新產業體系,形成生物制造“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應用—反哺創新”的融通發展格局,為濱海新區建設世界一流產業創新中心、天津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提供有力支撐,助力天津成為全國生物制造產業集聚高地和全球領先的生物技術創新源頭。

  “生物制造谷將構筑生物制造‘四基三鏈’產業體系,重點強化新型酶制劑、生物制造裝備、健康糖和醫藥中間體四大基礎產業,壯大生物醫藥制造、生物農業與食品制造、生物基材料制造三大核心應用產業鏈,構建全鏈條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天津港保稅區科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集中開工(入駐)項目之一的生物制造產業園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多台挖掘機、工程車已進場施工。該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將以前沿生物制造技術、生物醫藥技術、創新藥、生命工業為核心發展特色,打造產業空間功能完善、產業配套體系完備、產業生態鏈條完整的國際知名專業型園區。

  此次重點項目呈現出整體規模大、核心技術高、產業領域廣、運營模式新的特點。其中,北合科技大豆蛋白深加工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設18萬噸濃縮蛋白生產線。項目採用食品工業的高新技術,實現食品中營養成分和功能特性的優化重組,產品具有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均衡、消化吸收率高等優勢,是魚粉等動物蛋白的有效替代品。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大豆蛋白生產線,預計年產大豆濃縮蛋白18萬噸、糖蜜7萬噸。

  中科復星天津生物產業基地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5.56萬平方米,通過“基金投資+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孵化”的模式,將海內外優質的生物制造及生物醫藥項目、人才與技術引入保稅區,目前由復星海河醫療健康產業基金投資引入的以色列溶脂針項目(星魅生物)已落戶空港經濟區。

  天津港保稅區科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生物制造谷有三方面戰略定位。一是天津市新動能引育示范區,圍繞生物制造重點環節實施建鏈補鏈強鏈行動,導入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創新型企業,充分釋放生物制造的產業賦能效應,打造成為引領天津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動能培育的增長極。二是全國生物制造產業集聚高地,瞄准生物制造產業附加值高、應用范圍廣的爆發性新賽道,強化全國生物制造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資源鏈接、整合、集聚,加強重點區域全方位創新合作,實現標准、品牌輸出,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生物制造產業集群。三是全球領先的生物技術創新源頭,依托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大力推進綠色合成生物、新型生物發酵等核心技術攻關,形成一批前沿自主創新產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技術攻關、產能合作,打造全球生物制造產業的技術創新高地。(記者 陳璠 攝影 王濤)

(責編:韓昱君、崔新耀)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