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阿姨,咱這社區食堂很快就要開了,到時候來這兒吃飯可方便了,省得自己在家忙活。”一大早,北辰區瑞景街寶翠花都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林則銀來到正在建設中的社區食堂,查看施工進度。遇見進出社區的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她會熱情地跟大家“宣傳”一番。
“我們社區老年人多,獨居和空巢老人就有200多人。建個離家近、環境好的食堂,一直是居民的心願。本來從去年就開始規劃了,因為疫情耽誤了工期,現在快馬加鞭地補回來。今年,這個心願就能實現了。”林則銀笑著說。
不久前,林則銀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並到北京參加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載譽歸來,林則銀第一時間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早上6點多到辦公室,是林則銀多年不變的習慣。習慣了在正式上班前到社區裡先轉一轉,看看垃圾桶擺沒擺好、花圃圍欄有沒有損壞、掃保是否落實到位……社區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戶都“裝”在林則銀心裡。早上8點一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熱鬧起來。這幾天,北辰區的“創文”工作進入了關鍵時期,林則銀帶著社區網格員、志願者來到社區擦坐椅、清垃圾,為打造美麗社區忙個不停。
林則銀來自雲貴高原的布依族農家,也因此被居民親切地稱作“津門布依花”。扎根基層工作10多年,林則銀把天津當成了家,把社區居民當成親人。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在她的帶領下,社區發動“紅色引擎”,以黨建為引領織牢“防護網”,不僅為社區居民筑起堅實的安全屏障,也把暖心的服務送到了居民家。
社區第一時間建立了疫情防控門崗臨時黨支部,由林則銀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設立黨員先鋒崗位,組建巡邏值守、心理疏導、暖心服務、樓道消毒等7個疫情防控黨員志願者小分隊,號召廣大黨員、志願者及熱心群眾參與疫情防控,每天“為社區值守一小時”,每天把“所在樓門樓道消毒一遍”。社區63個樓門建立了47個疫情防控黨建網格微信群,每天除及時發布官方疫情信息和防護知識外,還號召鄰裡互幫互助。
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獨居老人的居家生活牽動著林則銀的心。他們每天吃什麼?家裡的藥夠不夠?缺不缺防護物品?這些事天天在林則銀腦子裡盤算。由於不方便入戶,林則銀和同事每天打電話問候。一次,得知80多歲的王大爺一直吃解凍的剩飯,林則銀忍不住問:“大爺,您現在最想吃啥?”老人脫口而出:“想吃熱乎的發面餑餑。”林則銀趕緊想辦法,幾經周折買到了餑餑和小米粥,趁熱給老人送過去。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林則銀當時並未放在心上。然而,沒過多久,王大爺突然出現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向林則銀鞠躬致謝。
“那會兒小區隻開了一個門,到這兒來得繞一大圈。王大爺走了半個多小時,就為了來鞠上一躬,我感動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那時我覺得為社區居民服務,再苦再累也值了!”林則銀說。
林則銀辦公室對面的牆面上,挂著一張七彩的“民情圖”,上面用7種不同顏色標出社區需要重點關注的人群。紅色是獨居老人、紫色是空巢老人、橙色是殘疾及失能人員、藍色是退役軍人、粉色是租住戶、綠色是樓門長和黨小組長……整個社區28棟樓、1009戶中,誰家有困難、誰家有特殊需求、誰家有黨員都一目了然。
疫情防控期間,社區通過實行“七色預警、組團服務”,成立了聊天組、串門組、關愛組、守望組等6個互助小組,發放連心卡156張,聯系幫扶256名空巢老人,對8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實行網格員+黨員“二對一”幫扶,提供送菜上門、免費洗衣、物品代購、情感慰藉等服務3000余人次。
常敲空巢老人門,噓寒問暖送貼心﹔常串困難群眾門,排憂解難送愛心﹔常叩重點人群門,溝通疏導送舒心﹔常守居民小區門,打防管控送安心﹔常開休閑文明門,和諧追夢送歡心。林則銀總結探索的“五常五送”工作法,把聯系服務群眾做到居民家門口。
在林則銀的帶領下,社區組建了一支“黨員先鋒突擊隊”,哪裡需要,黨員干部就第一時間出現在哪裡。這支“黨員先鋒突擊隊”不僅在疫情防控期間沖鋒在前,在平時的社區管理中也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
“榮譽不單是我個人的,更是整個社區共同奮戰的成果。作為千千萬萬社區工作者中的一分子,我們將繼續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加快補齊社區治理的短板和弱項,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貫徹基層治理始終,扎實做好新時代社區工作,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林則銀說。(記者 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