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學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打好立德樹人“組合拳” 

2020年12月05日10:40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紅色基因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與“魂”。

  用中華傳統文化涵養學生們的心靈,推進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社會活動聯動育人﹔促進“四史”學習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有效融合﹔打造城建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天津城建大學多點布局、多措並舉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打出立德樹人“組合拳”。

  建造傳統文化的“高樓大廈”

  輕撥琴弦,淺吟低唱,時而低回婉轉,時而高亢激越……每周四下午的古琴課,都讓天津城建大學工程造價專業大三學生赫賽北格外期待。

  “撫琴淺吟低詠,聲聲穿越千年”。去年6月,天津城建大學“古琴弦歌基地”成立后,吸引了不少古琴弦歌藝術愛好者。“聞弦歌而知雅意。弦歌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歷史了,不僅是詩禮傳家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卻近乎處於‘絕學’狀態,僅存古音、古韻、古譜、古調360余首,亟待挖掘、整理、傳承。做好這些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與擔當。”近20年來,天津城建大學中華傳統文化體驗中心(古琴弦歌基地)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薄克禮始終致力於弦歌的研究和傳承。在他看來,這種寓教於樂的“樂教”方式,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靠的就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天津城建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罡告訴記者,“古琴弦歌基地”只是天津城建大學打造城建特色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學校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教育並重,正在不斷完善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立體化、網絡化的體系建設。”

  在第一課堂,通過課程與文化傳承的交融,設立了一批充滿思政元素、文化元素的示范專業課。比如,將中國傳統的建筑文化、中國歷史文化元素融入《中國建筑史》《建筑設計》的課程中,同時,開設“京劇”“國學智慧”等多門選修課,對青年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浸潤。

  在第二課堂,注重校內和校外文化類實踐陣地建設,在校園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國粹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比如,依托“古琴弦歌基地”開展面向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以推動非遺文創為目標,開展非遺文化體驗活動﹔打造一批傳統文化精品社團,挖掘不少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城建大學培養的學生是蓋高樓大廈的,我希望通過這種浸潤式、體驗式的學習,在學生們心中建造起一座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樓大廈’!”這既是薄克禮的心願,也是城建大學每一位教師的心願。

  以鮮活的建筑講活“紅色故事”

  一走進天津城建大學建筑藝術館,“革命豐碑──天津革命遺址展覽”立刻映入眼帘,一個個天津歷史建筑所承載的紅色記憶躍然紙上。

  “革命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暑假期間,建筑學院青年教師蘭巍帶領學生們做足各項展前准備工作,“我們將學校的專業課與天津的紅色歷史資源相結合,以天津現存革命遺址為主體,深入開展實地調查、測繪掃描、保護利用等工作,以鮮活的建筑講述革命歷史,追溯紅色記憶,傳承紅色文化,在普查天津市300多處革命遺址的基礎上,精選了100處有代表性的遺址進行集中展示。學生們也從參與體驗中深受教育。”

  梳理天津地方史、人物史,實地測繪掃描,走訪革命前輩、烈士遺屬、專家學者……今年26歲的建筑學院研三學生項金鑫全程參與其中。歷時兩個多月的奔波,讓他覺得既有意思又有意義:“我願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

  據負責展覽管理的建筑學院青年教師李小娟介紹,“革命豐碑展”自去年9月開展以來,已累計接待參觀者25000余人次,“目前,學校結合‘四史’教育和建黨百年做好提升改造,正努力著手將展覽打造成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不僅如此,開展系列紅色文化主題教育、充分挖掘利用天津本地紅色資源、成立學生“四史理論宣講團”、開展紅色文化主題展示活動……在“四史”學習教育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天津城建大學多點“開花”,碩果累累。

  讓思政課“有知”又“有味”

  “小學思政課怎麼上,才能既有意義又有意思?”西青區田麗小學思政課教師宮學萍一直在上下求索。

  不久前,她在與天津城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集體備課時,擦出了智慧的火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保証專業性、正確性、准確性的基礎上,增加互動性,讓小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

  “實踐証明,非常成功!”宮學萍興奮地說,前不久,他們上了一堂主題為“感受家鄉變化”的思政課,邀請孩子在他們父母30年前拍過照片的地方,再拍一張新照片。家長和孩子紛紛感慨:“新舊對比,直觀而震撼。家鄉的變化真是日新月異,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還將創造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思政課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看著課程“抬頭率”提高、“點頭率”提升,宮學萍動情地說:“是天津城建大學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體系,幫我找到了思政課的正確打開方式,讓課程既‘有知’更‘有味’。”

  “高校不僅是知識創新與傳播的重要平台,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陣地。”天津城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廣森表示,統籌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打破學段間隔、課程邊界,打通大中小學思政課的“任督二脈”,能夠凝聚培養時代新人的強大合力。目前,天津城建大學已經與天津市崇化中學、天津濱海新區紫雲中學、西青區張家窩鎮田麗小學、西青區張家窩中學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在課程建設、實踐育人、資源共享等方面共建共享共同發展。

  ……

  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紅色基因,天津城建大學一直在路上!(記者 李國惠 張清 )

(責編:李丹、崔新耀)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