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惠陽裡社區始建於80年代,總戶數1154戶、2308人,社區退休職工多、拆遷戶多、流動人員多,其中,老年人佔比70%。近年來,惠陽裡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共同締造,以“項目化”為牽引,大力實施“暖心工程”。形成“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老舊小區實現“逆生長”,一個有活力、有溫度、有故事的幸福社區呈現在群眾身邊。
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當走訪社區看到76歲的張大爺對著漏雨的儲物間嘆氣,當看到拄著雙拐的王大哥從樓道側著身子進出,炎炎夏日三三兩兩的老年人圍坐在牆根下棋,下雨天摸黑打著手電查看樓道是否進水的時候,一幕幕的民生需求觸動著惠陽裡社區的工作人員。
“堅守初心、為民服務”成為了社區最強音。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7座可容納400輛非機動車存放的公共車棚、美觀阻燃的彩鋼屋頂、歡樂一堂的老人家驛站、117個樓門百分百亮化、819戶居民供電飛線全部入地,一大批看得見摸得著的民心工作相繼落地,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居民的需求在哪裡,社區工作就到哪裡。入戶問需,走訪群眾。把收集的問題拿到“百姓議事廳”讓百姓的事百姓議,百姓的事百姓定。
惠陽裡社區“健身活動室” 惠陽裡社區供圖
惠陽裡社區“網絡直通車”代繳處 惠陽裡社區供圖
大家既是美麗家園的締造者,也是締造成果的享有者。通過開辦“黨員夜校”為23名迫於生計打零工的黨員解決“工學矛盾”、每周三下午“手機課堂”助力老年人樂享智能生活、“網絡直通車”為轄區268位老年人代繳各類生活費用共計33650元。服務范圍已輻射周邊其他社區、“背街小巷”的路燈亮了,居民心暖了、4000延米的管道疏通,通暢的也是人心、“菜籃子直通車”、“銀剪刀”便民理發、“健身活動室”打造百姓家門口“15分鐘幸福生活圈”。
為畫好共同締造美麗“濱城”同心圓,社區打造大型文化牆,把“黨員先鋒、文明領航、美麗村居”“搬”到牆上。使老舊小區既增“顏值”又提“氣質”。
惠陽裡社區志願服務隊在進行維修 惠陽裡社區供圖
面對居民日益增加的多樣化需求,社區單打獨斗已不能滿足,為此社區相繼成立“好鄰居幫幫團”“最美彎腰志願者”“暖夕陽”“挎包維修”等近十支志願服務隊,並依托“組織在線”平台將其納入功能性網格。其中“挎包維修”和“最美彎腰志願者”已成為品牌。
社區善用共同締造爭取多方資源。以小善積大善,4890延米暖氣管網翻新,天然氣入戶檢測全覆蓋並免費更換連接管,社區微基金賬戶盤活,社區“獨角戲”變成眾人“大合唱”。
通過“組織在線”平台,“吹哨報到”效果充分體現,職能部門從“指揮員”到“戰斗員”。原來社區干著急,干不了的事現在有人管了,百姓的需求有回應了,居民成了“百姓需求”代言人,很多得到過幫助的居民也紛紛成為志願者,群眾有了從“站著看”到“一起干”的巨大轉變。
居民願意來居委會“串門”的多了,願意幫社區工作人員搭把手的多了,願意和社區干部說知心話的也越來越多了。群眾的滿意度激發了社區工作者為群眾辦實事的干勁,能辦事、辦成事的底氣也更足了。
居民反映:“暖氣管道支架移位,存在危險”。接到委派后網格員立即到現場查看,核實情況后即上報職能部門,不到一小時供熱人員對支架已進行維修,並對社區內所有支架逐一排查,發現隱患及時修復。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們國家奮進的力量。”用心用情用力為民辦實事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