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區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1年06月01日10:03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海河人文地 活力新河北(圖)

  意風區龍頭增長極“一極”和海河、新開河“兩帶”區域形成發展合力

  走進覺悟社紀念館,踏尋先輩足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來家坐坐”圓桌會議為群眾辦實事

  加快發展的河北區

  隨著第八屆天津國際設計周的舉辦以及街頭樂隊、陽台歌劇、扮裝巡游等假日主題活動逐個上演,重裝亮相的新意風區在今年的“五一”假期成了市民和游客矚目的焦點、“網紅”的打卡地。“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75.7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07%。

  意風區“搞活搞旺、辦出品味”是河北區以文化搭台、文旅發展、商業繁榮、商務集聚、產業升級為發展思路,提升區域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河北區委、區政府圍繞“五個之城”建設目標,敢於擔當重任、勇於攻堅克難、善於創新求變,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破解制約發展的深層次難題,做到資源多層次整合、產業多元化發展、經濟多動力增長、民生多渠道改善,在提升科學發展水平、增強綜合實力、打造工作亮點上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河北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錨定“海河人文地·活力新河北”的發展定位,用“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蹄疾步穩開新局。

  開發開放開新局 “高質量”發展闖新路

  不久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河北區簽署協議,華為天津總部正式落戶河北區。雙方將加強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信息產業、城市智能生命體、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企業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合作,共同推進“智能體”試點,培育人工智能優勢產業集群,形成具有全國示范效應的產業生態圈。

  除了華為天津區域總部,國電津電智慧、中關村智造大街、淘寶大學、國藥天津公司、哈啰單車、德雲社等一大批招商引資重點項目以最快的速度相繼落戶河北區,見証了河北區委、區政府竭盡全力抓招商的決心和信心。

  “高質量發展靠高質量項目支撐,抓好高質量項目謀劃、引進和培育,才能形成高質量項目聚集。我們追求的發展,是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河北區委書記劉志強表示。

  弈棋落子,布局為先。近年來,河北區不斷優化完善功能布局,科學規劃產業定位,積極打造特色園區樓宇,提高產業載體承接能力,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在集約節約上用氣力、在質量效益上見成效。以意風區為核心,充分利用京津城際高鐵站毗鄰意風區等各項優勢,延展打造1.55平方公裡大意風區,作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橋頭堡”和全市高端服務業聚集發展的“新引擎”,全力打造全市知名高端服務業聚集區。在此基礎上,促進意風區龍頭增長極“一極”和海河、新開河“兩帶”區域樓宇相互學習、互相借鑒、共同發展。重點聚焦科技型企業,組織參加融洽會,開展“津英匯”品牌特色活動,促進創新要素融合聚集。

  河北區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動搖,竭盡全力抓招商,堅持問題導向,敢於較真碰硬,勇於破難題、闖難關。今年年初,制定印發《河北區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智慧政企服務平台”,推動政策一網通查、項目一鍵申報、事項一網通辦,在優化企業開辦服務、提高項目開工建設效率等關鍵環節上升級加力,招引了一批優質項目落地落戶,集聚區域發展新動能。

  2020年8月以來,意風區范圍內新引進優質項目96個,計劃投資額174億元,累計聚集區內23%的規模以上企業和25%的稅收百強企業,今年一季度意風區內留區稅收同比增長565%。在意風區龍頭引擎帶動下,河北區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稅收收入、國內招商引資到位額、第三產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增幅均居中心城區第一。

  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來家坐坐”辦實事

  早在1919年,以周恩來、鄧穎超為代表的愛國青年在河北區宙緯路三戒裡創立了覺悟社、女星社等進步社團,在李大釗的影響和指導下,學習傳播馬克思主義,為天津黨組織的建立和革命活動的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從而為這座城市打上深深的紅色烙印。

  聽黨話、跟黨走,紅色基因代代傳。河北區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打造三級宣講團,組成“青年宣講團”“巾幗宣講團”“名師宣講團”“身邊楷模宣講團”“五老宣講團”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宣講團”等特色宣講隊伍作用,並遴選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黨校和各級學校名師、退休黨員領導干部、先進模范和優秀志願者代表等,組成區級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全面織密基層宣講網格,全面營造“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濃厚氛圍,筑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基礎。

  學黨史,辦實事。河北區以“來家坐坐,向您匯報”活動為載體,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重要內容,將學習黨史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把學習黨史成效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動力。全區各級黨政機關干部腳踏實地,入隊入列深入10個街道、118個社區、984個網格進行全覆蓋走訪幫。同時注重發揮網格員的作用,讓他們走訪入戶,“敲開百姓門,同坐一條凳”,聊家常、說裡短,向居民匯報基層實情和黨的好政策,同時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在學黨史中促進問題的解決,推動工作落細落小、落實落地,用心用情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裡。

  隨著一件件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事得到解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漸漸成了居民們經常都要去轉轉、坐坐的“家”。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完善就業安置、培訓、扶持等舉措﹔不斷探索分類救助、特色救助、長效救助、個性救助新模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項項惠及百姓利益的新舉措,正在河北區群眾身邊穩步推動。

  有100多年歷史的河北區新大路地區是一片棚戶區,低收入群體很大,殘疾人、80歲以上老人佔到四分之一,涉及住戶2200余戶。這裡房屋破舊、空間狹小,一到下雨天,屋內漏雨,屋外泥濘,居民的日子不好過。

  良好的居住環境是群眾生活幸福的基本保障。為了徹底解決棚戶區居民的居住環境問題,2016年開始,河北區連續啟動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征收工作,多方籌集房源,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匯仁雲居、隆成家園等投入使用,喜峰嘉園、隆升家園、盛皓嘉園加緊建設。三年棚改,3.5萬世代蝸居在危房陋巷的居民實現了“出棚進樓”的安居夢。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過程中,河北區格外關注困難群體,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十三五”期間,河北區以民政部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規范日常管理,積極創新服務,社會救助審核審批時效進一步縮短,救助范圍進一步擴大,臨時救助力度進一步加強,有效提升了兜底保障能力,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河北區深入推進城區生態綠化建設,近年來,堅持每年投入3億元以上用於改善環境,新建、提升公園130萬平方米,全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1平方公裡,綠化覆蓋率接近40%,綠地率25%。如今,在區域面積不足30平方公裡的河北區,星羅棋布地點綴著32個公園。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河北區人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磅礡力量,保持時不我待的責任意識、機遇意識、拼搏意識,繼往開來、百倍耕耘,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闊步邁進。

  亮點1

  筑巢引鳳出實招 招商引資見實效

  日前,河北區與哈啰出行簽訂合作協議,企業區域結算中心在河北區成立,該項目未來將有利於促進智慧交通產業在河北區集聚,提高區域新經濟活力。

  “企業在前期落戶過程中,河北區為我們提供了‘保姆式’全程服務,並列出詳細的服務表單,裡面涵蓋了企業落戶中所需事項的時間、地點、電話、聯系人,在此基礎上還量身定制了支持企業發展‘政策包’,包括支持企業拓展業務、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供員工福利支持等內容。良好的營商環境再加上獨有的區位優勢,讓我們對未來在河北區的發展充滿信心。”哈啰出行相關負責人王天流說。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河北區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動搖,竭盡全力抓招商,引進一批優質項目落地落戶,集聚區域發展新動能。“我們瞄准龍頭企業發力,開展精准招商,同時圍繞區內大企業,加強上下游招商,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發揮載體平台作用,借助與中關村、釘釘、華為等合作機會,抓緊打造提升一批有創新能力的科技園區和高品質樓宇,借力融入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產業格局。”河北區合作交流辦主任鄭霞說。

  據了解,近期河北區還與阿裡巴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淘寶大學將在河北區開展直播營銷、傳統企業轉型、出海跨境等精品課程,舉辦“電商合作發展高峰論壇”活動,打造電商人才和產業聚集高地,推進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截至目前,河北區各招商部門共引進項目71個,投資額124.63億元。一季度實際利用內資完成額50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63.29%,增幅347%,完成額和增幅兩項指標位居中心城區首位。

  亮點2

  紅色資源“活”起來 深學細悟學黨史

  “重溫入黨誓詞,參觀覺悟社舊址,以先輩篳路藍縷之歷史,激勵我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緬懷老一輩革命家偉績,增強黨性覺悟……”“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無數仁人志士獻出了青春和生命,我們應當倍加珍惜,繼續努力奮斗……”覺悟社紀念館的留言牆上,滿是參觀者胸懷激蕩的留言。

  今年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紛紛走進覺悟社紀念館,踏尋先輩足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2019年是覺悟社的百年紀念,全年迎來了參觀者8萬多人。而今年,團體預約的參觀已經排到了7月份。”覺悟社紀念館館長馬媛介紹說。

  覺悟社紀念館的保護開發僅僅是河北區深入挖掘利用紅色資源的一個縮影。“河北區有據可查的革命歷史文物舊址、遺跡達三十余處,不僅體現了得天獨厚的紅色基因,更彰顯著革命前輩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開拓奮斗精神,是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素材,也是我們汲取智慧力量的根源。”河北區文物管理所副所長徐燕卿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在建黨百年之際,河北區挑選了解放天津會師紀念地、中山公園等8處點位,推出“革命文物”精品旅游線路,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就近就便開展參觀學習、實地考察,開展“晒晒我的紅色印記”紅色陣地實踐打卡等群眾性互動活動。依托8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21處革命文物和歷史遺存,制作《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河北區革命文物歷史遺存概覽專題片﹔與天津津旅海河游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弘揚偉大的紅船精神,深度挖掘海河沿線紅色歷史文化,以“海河上流動的展覽”為創新形式打造“紅船號”海河游船,推出船上“天津紅色記憶展”。

  亮點3

  真心為民辦實事 群眾冷暖記心裡

  “收集到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8035條,其中城市管理方面2679條,環境衛生方面988條,濟困救助方面766條,優化便民服務方面2450條,還有1152條其他方面問題,目前已解決7915條,120條正在解決中。”這是河北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來交出的數據清單。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曾經是群眾的一個“煩心事”,通過實踐活動,變成了百姓豎起的“大拇指”。

  據了解,河北區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第一步,圍繞“來家坐坐,向您匯報”這條主線,通過開展專題服務日、接待日等活動,用心落實下沉社區入列輪值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全區60多個機關單位、7000多名在職黨員走出辦公室,奔赴街頭巷尾,敲開百姓門、同坐一條凳,一方面匯報基層實情、區域發展狀況,一方面聊聊家長裡短、柴米油鹽,與百姓打成一片,精准把握民情動態。

  走進河北區任何一個黨群服務中心,都能看到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匯報陣地”Logo。在陣地之中,118個社區黨組織每周固定半天時間,邀請黨員群眾到黨群服務中心開“圓桌會”,用拉家常等形式把黨的政策理論講清楚,把黨的治理方略講明白,把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議透徹、化解掉,打通政策到基層的“最后一米”。

  “我們將實實在在搞調研、找問題,堅持做到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麼問題,堅持實打實、硬碰硬,不達目標不罷手,確保實踐活動的落點真正落在夯實基層基礎、推動全面發展上,落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宗旨上。”河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婁承斌表示。(記者 宋德鬆)

(責編:韓昱君、張靜淇)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