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6月12日電 6月11日,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與中國人民銀行濱海新區中心支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濱海監管分局共同舉辦“金融多元解紛新模式推介會”,天津市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天津市濱海新區公信金融調解中心及轄區內54家金融機構負責人到場參會。
會上,員額法官宣講了金融多元解紛新模式及相關試點情況。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於2020年起優化原有的“訴訟+執行”模式,聯合金融管理部門及調解組織,為天津自貿區金融量身定做了金融非訴解決機制,將金融糾紛化解前置到金融機構內部催收階段,利用最高院“多元調解”平台進行全線上調解並配套司法確認。該模式解決了金融糾紛訴訟耗時長、催收成本高昂、人力耗費繁復、債權實現率低的痛點,打造了“快、優、簡”的“訴前線上調解+司法確認+監督執行”的金融多元解紛新模式。
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長山指出,此次推介會旨在暢通訴調對接銜接,優化司法確認程序,是踐行司法為民宗旨,保護金融消費者和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中國人民銀行濱海新區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陳志強提出,要著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多元糾紛化解機制,提高非訴解決機制的效率,切實加強金融糾紛訴源治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濱海監管分局黨委書記、局長史江平從金融監管部門的角度提出金融機構支持配合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合力化解金融糾紛、真正落實主體責任的具體措施。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濱海新區落實“津濱雙城”發展布局,推進“二次創業”的啟航之年。此次推介會,是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加強“訴源治理”的積極響應,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全面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意見》開展的深入探索,更是天津自貿區司法系統和金融系統協同應對金融業發展的新形勢和社會轉型期的矛盾變化的一次主動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