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創新研發基地(以下簡稱“臨港海水淡化基地”)一期中試實驗區已成功通過聯合驗收,這標志著天津港保稅區海水淡化產業再增新載體,海洋經濟賦予區域發展強勁動力。
據了解,臨港海水淡化基地總投資20億元,規劃用地面積25萬平方米,分為科研辦公區和中試實驗區,並配有600平方米海水取水泵站一座。該項目建成后將開展海水淡化與海水綜合利用相關的大中小型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通過科研開發、檢測評價、孵化轉化等六大功能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技術研究和開發機制。作為臨港海水淡化基地代建單位,臨港置地公司對該項目分兩期進行建設。“此次完成驗收的一期中試實驗區工程總建筑面積約6.9萬平方米,共有十八棟單體。”代建單位負責人趙大偉介紹,根據基地科研和中試的需要,中試實驗區主要包括蒸餾海水淡化、膜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技術、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脫鹽膜、膜技術創新、海島一體化裝備智能制造、海水淨化、海水資源利用檢測等實驗室及動力、倉庫等附屬設施,依托其實現基地科研開發和成果轉化功能。
作為濱海新區“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重點產業和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規劃,海水淡化產業也是天津港保稅區大力發展的產業之一。未來,保稅區也將以該基地為核心,吸引更多海水淡化相關企業來此發展,並通過形成產業鏈群的形式將基地項目打造成國家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的科技研發領航區、創新驅動示范區、裝備制造集聚區和開放合作先導區,努力為天津市建設海洋強市增添新動力。(記者 單毅 朱紹祥)